2024结石成分分析在我国的发展概述.docx
《2024结石成分分析在我国的发展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结石成分分析在我国的发展概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4结石成分分析在我国的发展概述结石成分分析在我国的发展可粗略的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以化学方法及在地质成岩方面的学者指导下借助X线衍射法、红外线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光谱半定量分析法、偏光显微镜法、热差分析法、电镜法等对尿结石的成分及结构进行研究。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尿结石的化学分析法在我国得到一定的推广,以及尿红外光谱技术逐步在我国得到应用,代表人物是沈绍基、章咏裳,熊旭林,梅骅教授等。第三阶段是2008年起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代表人物是孙西钊教授。目前最早可查的尿路结石成分的分析文献是上海王以敬在中华外科杂志19
2、57年第10期对125例结石用化学定性法为主结合其它方法的分析。此外/958年张振湘,李振庆分别在中华外科杂志对膀胱结石成分化学定性法进行了报道,认为膀胱结石以尿酸结石为主。1965年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科沈绍基在我国较早的应用偏光显微镜对结石成分及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磷灰石在结石形成中起到特殊作用。1966年北京医学院附一院泌尿科研究室发表论文泌尿系结石的结晶学分析观察,该文报道了应用化学定性法为主,结合偏光显微镜,X线衍射,差热分析法对1962年-1965年100例结石成分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单一成分的结石占到40%,其中单一为一水草酸钙成分的占到80%,磷灰石及尿酸成分的各占10%
3、;单一结石成分中,未见二水草酸钙和磷酸镀镁。混合结石成分占到60%,其中,一水草酸钙+磷灰石为40%,磷灰石+磷酸镇镁为23%,一水草酸钙+尿酸为17%,一水草酸钙+磷酸镇镁为10%,一水草酸钙十二水草酸钙为5%o1966年曹裕丰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尿结石的研究一文,该文详细的描述了X线衍射在结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1977年10月遵义医学院急腹症研究组李永岚于中西结合防治泌尿系结石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了尿石成分微量定性分析论文,较系统介绍了结石成分微量定性的化学分析法。止匕外/977年遵义尿石会议上总结了各地1761件尿石标本,纯草酸钙结石35%,纯磷酸钙结石5.96%,纯尿酸石6.70%,胱氨
4、酸结石0.12%o以草酸钙为主混合结石占84%,含磷酸钙成分混合石43.67%,含尿酸成分混合石为16%1979年广东省中西结合防治尿石病协作组雷番立等编写的尿路结石成分鉴定方法一文系统的介绍结石成分的分析方法,如X线衍射法、红外线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光谱半定量分析法、偏光显微镜法、热差分析法、电镜法等仪器分析法。1980年王雁宾江善庆在浙江医学上报道了1976-1979年间他们应用化学定性法结合偏光显微镜,X线衍射法对16例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结石成分以一水草酸钙,尿酸,磷酸镀镁等成分为主。并且提出尿结石形成必须具备3个条件。尿液达到过饱和,有适宜的核心,提供结晶物质生长面,有适合
5、结晶生长的有利环境。1980年李永岚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报道了应用偏光显微镜对50例肾结石的观察分析,他们发现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其次为尿酸类或磷灰石并提出二个观点二水草酸钙转化为一水草酸钙可能是结石形成的规律.尿结石的形成主要是成石的物质,呈周期性,不断以胶体形式沉积于肾结石内层结构的表面。此外李永岚对尿石发生学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肾石毓与哪状结构的概念J瞰了地质学的时犷与尿石哪的结构及形成过程,认为二者结构相似,均具有特征性层纹结构,形成过程类似。还观察到尿石薄片中表层结构由二水草酸钙转化为一水草酸钙的新状结构转化带,说明表层结构与深部结构之间的转化关系。1980年粟载福在武汉医学
6、院学报上报道了应用发射光谱分析法结合微量重结晶法分析和化学定性法分析了27例结石成分,其中以羟基磷灰石+草酸钙的混合结石为17例,草酸钙结石6例,碳酸磷灰石2例,他们提出尿中的微量元素参与了结石的形成过程。1982年刘文德在中华外科杂志第12期上报道了应用扫描电镜结合化学分析对15例结石进行了分析,尤其是通过电镜对草酸钙结石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另外,他们对结石的成因也过行了初步研究,他们在电镜下发现,一部分晶簇中央都有一孔隙,孔隙内为粘蛋白,粘多糖形成的结石基质,它们有较长的粘着及及凝集作用,作为核心,使晶体由此向周围有规律地放射生长,从而形成羟基磷灰石晶簇,这可用基质学说解释。他们还发现另
7、外一种情况,晶体较为分散并有晶洞形成,而晶体向晶洞内生长,这可用结晶学说解释。因此他们提出了结石的成因是这两种学说的结合,两者取长补短。这在我国是比较早且意义比较重要的对结石成因的理论研究。1982年肖传国,熊旭林在报道了76例不同部位的泌尿系结石先行化学定性分析,再选其中不同成份、不同部位之结石25例制成薄片行偏光显微镜观察,他们对对尿结石的成份、结构及形成过程进行综合研究,并对结石的乳浊状结构等有关现象在结石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他们的研究认为乳浊状分布和乳浊状结构对结石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何梓铭,张健华报道了重庆医学院第一医院对150例结石成份分析,采用微量重结晶分析法和和化学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结石 成分 分析 我国 发展 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