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docx
《2024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4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引起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获得性凝血因子(Fl)(纤维蛋白原F11(凝血酶原FVxFVH、FVI11xFIX、FXxFXIxFX11sFX11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缺乏。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等I消耗或破坏增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lC)及产生抗凝血因子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等。其中,由患者体内产生抗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较为罕见,且临床表现异质性较大,目前对其诊断及治疗较为复杂。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特
2、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由抗凝血因子抗体引起的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进行综述。一、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抗凝血因子抗体包括同种抗体(如血友病A/B患者输注FVln/FIX后产生的抗FVlil/FIX抗体)和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W瘤、感染等引起的抗体)。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通常由后者引起,包括与凝血因子特异性结合后影响其活性的中和性抗体及加速其清除的非中和性抗体。1 .获得性FVIIl缺乏症(获得性血友病A,AHA):FVlIl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和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与VWF结合形成复合物循环于血液中,在内源性凝血途径的中间阶段发挥促凝作用。经凝血酶及其他蛋白酶水解激活后的FV11(FvIna
3、)在活化的FIX(FIXa钙离子及磷脂存在的情况下催化FX转化为活化的FX(FXaI抗FVIn抗体多为多克隆IgG抗体主要包括IgGI和IgG4亚类也有部分为IgA及IgM抗体。其与FVln分子的活性区域结合干扰FVln与FIXa.磷脂及vWF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促凝活性。该抗体是一种时间-温度依赖性抗体,即其对FVln活性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和温度而增强。由抗FVIn抗体引起的AHA是最常见的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发病率约为1.5/100万。该病可发生于男女各年龄段,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育龄女性的围产期及60岁以上人群,儿童罕见。约一半的患者可以发现潜在病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B中瘤、药物、感染
4、等,少数患者发生于妊娠期或产后1年内。约10%的AHA患者无出血表现,而大部分出血患者通常表现为严重出血(65%X最常见的出血表现是皮下出血,其次是肌肉出血,关节出血很少见。FvIn活性及FVIn抑制物水平与出血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止血疗效以及使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的时间延长。2 .获得性vWF缺乏症(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D):vWF是一种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的糖蛋白,以多聚体形式在血浆中循环,其作用是与血浆中FVlIl结合以防止其降解,以及介导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vWF缺乏可引起机体异常出血。抗vWF抗体多为IgG
5、,也有少部分IgM和IgAo抗vWF抗体可能通过与vWF结合抑制其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或抑制vWF与胶原的结合能力从而影响其止血功能;也可能与vWF形成免疫复合物加速vWF从循环中清除。该抗体的产生通常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X多发性骨髓瘤(MM)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血液系统疾病有关,部分患者也可由其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AVWD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岁,其出血症状可表现为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皮肤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胃肠道出血或血尿等)或创伤及手术后出血过多。3 .获得性Fl缺乏症(AFID):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组织和血管损伤时,它可以与血小板
6、结合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也可以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进而转化为纤维蛋白血凝块,起到止血的作用。抗Fl抗体极为罕见,目前报道的病例主要与围产期、恶性中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也有特发性及少数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抗Fl抗体相关病例报道。围产期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激活的自身抗体可能与纤维蛋白原的异常聚合有关;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可能导致纤维蛋白原的异常聚合也可引起纤维蛋白原的清除加快。获得性Fl缺乏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表现为出血或血栓形成。其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取决于潜在相关病因以及其他凝血因子是否受到影响。4 .获得性Fn缺乏症(AFnD):凝血酶原是
7、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被FXa激活形成凝血酶,进而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此外,凝血酶还可以通过诱导血小板聚集、激活及水解其他介质参与凝血与抗凝过程。因此,凝血酶原缺乏或结构异常会导致凝血机制的异常。抗凝血酶原抗体是一种抗磷脂抗体,大部分以低亲和力与凝血酶原结合,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中可能与血栓形成相关。而在与狼疮抗凝物(LA)同时存在时,抗凝血酶原抗体表现出与凝血酶原的高度亲和力,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加速其在血循环中的清除,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称为狼疮抗凝物-低凝血酶原血综合征(LAHS一些非中和性抗凝血酶原抗体也可在无LA的情况下出现,在部分患者中的
8、抗凝血酶原抗体也可表现为对FII的促凝活性起抑制作用。在过去的外科手术中使用牛凝血酶的患者体内可能产生抗凝血酶抗体,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其原因可能与抑制纤维蛋白形成、抑制血小板活化等有关。LAHS主要与自身免疫性疾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关,也可见于感染及淋巴瘤等患者。LAHS更常见于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1322岁。约89%的患者表现为出血,13%的患者表现为血栓形成。出血表现以鼻出血和皮肤出血较多见,女性患者也可表现为月经过多。5 .获得性FV缺乏症(AFVD):FV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和巨核细胞合成的糖蛋白,以非活性状态循环于血浆中(占80%)和储存于血小板中(占20%I经激活的FV(FVa)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获得性 凝血 因子 缺乏 发病 机制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