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室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精要.docx
《心内科室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精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内科室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精要.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心内科室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精要一、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异位冲动起源于心室。(一)病因1 .功能性功能性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其发作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烟酒过量和喝浓茶、浓咖啡等有关。2 .器质性器质性可见于各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肌病等。3 .其他如洋地黄中毒、低血钾等。(二)临床表现因患者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耐受性不同,症状的轻重程度也不相同。常见的症状有心悸、胸部落空感、咽部发紧或干咳等,部分患者也可出现乏力、头晕。听诊时室性期前收缩后有较长间歇,期前收缩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可有脉搏短纳。(三
2、)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特征如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常超过012s,其前无P波;ST段与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简称“T”主反向);代偿间歇完全。若期前收缩出现在两个窦性搏动之间,无代偿间歇,称为间位性或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规律出现时可呈二联律、三联律或成对;若配对间期不固定,长的两个异位搏动间距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距的整倍数,且常伴有室性融合波者,为室性并行心律。(四)治疗首先应明确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与原发病的关系,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及要达到的目的。1 .无器质性心脏病一般不会增加发生心脏病死亡的
3、危险,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症状明显,治疗应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可给予心理安慰,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避免诱发因素,必要时酌情使用镇静药,或应用B受体阻滞药、美西律、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2 .急性心肌缺血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原发性心室颤动与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无必然联系,采用经皮介入疗法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使原发室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目前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早期给予B受体阻滞药可能减少心室颤动的危险。3 .慢性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应避免应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胺碘酮疗效较好,且致心律失常危险甚低。B受体
4、阻滞药对期前收缩的疗效不显著,但可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发生率和总病死率,可作为首选药物。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发生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心动过速。(一)病因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时。其次可见于心肌病、严重的心肌炎、心力衰竭等。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也可发生。其他如代谢障碍、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及低温麻醉等。部分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室速称特发性室速。(二)临床表现室速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及心功能状态。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短于30s,能自行终止)的患者常无症状。持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 心律失常 疾病 诊疗 精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