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解读.docx
《最新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最新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解读摘要: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合理的营养治疗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应激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从而加速患者康复。临床营养作为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营养诊疗路径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是当今医学领域临床营养治疗的关键问题。2023年4月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正式发布,该指南基于已发表的临床营养指南及国内外最新临床证据,从营养筛查与评估、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临床实践等37个具体问题出发提出60条推荐意见,全面概括了临床营养诊治原则和诊疗措施才是供了较为全面
2、的营养治疗方案指导。本文将对该指南的部分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患者的规范化营养诊疗及管理提供临床借鉴。临床营养作为20世纪医学重大进展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发展迅速,影响广泛,至今已渗透到多个临床学科的治疗中,并逐渐成为多种疾病标准治疗措施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营养支持这一名词也逐渐被营养支持治疗所替代,199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率先提出医学营养治疗的概念,并将营养与药物治疗的作用相提并论,营养治疗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2006年首部中国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06)发布,并在2008年完成补充修订后发布2008版指南,2008版指南的发布为临床上肠外肠内营养治疗的规范化应
3、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这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临床营养治疗的理念及实践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同时营养制剂、输注技术与置管材料、对代谢的认识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改进。近年来,国外多个营养学会针对不同疾病领域,比如手术患者、危重症患者、肿瘤患者等,在营养治疗的时机、营养途径的选择、不同制剂的适应证、疗效判定等方面做出了建议更新,并重新发布相关指南共识2-4o2022年初,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临床营养指南编写专家团队,对2008版指南进行更新并完成了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简称2023版指南)的编写工作。新版指南编撰过程中,严格遵循指南编撰的国际标准规范和中国制订/修订
4、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2023版指南的发布为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临床规范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推动临床营养规范化诊疗进步的重要基石。2023版指南立足于临床实践,涵盖了营养筛查与评估、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等三个方面,给出了推荐意见及相关证据,并形成住院患者规范化营养诊疗流程。本文谨对2023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供国内同行学习、交流,也为读者深入理解2023版指南的推荐意见提供帮助。1营养筛查与评估住院患者因本身疾病、心理、摄食量改变及诊疗过程要求的禁食等因素,是出现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有研究对全国10家三甲医院875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营
5、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29.4%,而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面临不良的临床结局7-8。合适的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其预后,如减少严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及减少医疗费用等9-10。多项研究证实按照营养诊疗标准流程对手术后的患者实施营养治疗,能满足患者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改善机体组成如骨骼肌、去脂细胞群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应11-13o2023版指南形成了住院患者规范化营养诊疗流程,提出流程应包括筛查、评估、诊断、干预及监测等关键步骤,并形成连续的诊疗模式。在该流程中,强调了患者入院时均需进行营养筛查,
6、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营养评估,无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再筛查,而在住院期间如有病情变化,则需要再筛查、评估、诊断,从而更新营养干预计划。另外,随着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目前全国主要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方式支付14,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对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等伴随疾病或者(严重)并发症进行科学界定,并将这些相关诊断代码如实填写在病案首页中,这是DRG大数据收集资料的重要信息来源,为将来制订新版中国DRG支付标准时提供相应依据15,否则,未来有营养风险或有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医保费用支付,从而无法
7、获益。这在2023版指南所提出的住院患者规范化营养诊疗流程中也有很好体现,强调了医疗机构应加强院级营养筛查、评估及诊断管理,制订临床营养工作制度与流程,并将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记录在病案首页上。筛查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是住院患者规范化营养诊疗流程中的首个步骤,是营养不良评定/诊断的前提,这已经受到广泛的认可。首次营养筛查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h内与病史问诊、体格检查等同步进行,并且按患者群体选择合适的营养筛查工具。2023版指南建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可用于成人患者;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及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可用于住院、门诊、社区居家及医养机构的成人
8、群体;NRS2002和/或重症患者营养评估工具重症患者营养风险(,NUTRIC)可用于重症患者的营养筛查,需进一步强调的是MNA-SF主要用于老年群体。在营养筛查结果阳性的基础上,进而需要对患者行营养不良评定(诊断),这是住院患者规范化营养诊疗流程中的第二步。然而,营养不良评定(诊断)至今仍缺乏全球公认的金标准,不论是单一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体质指数等),实验室指标(前白蛋白等),还是现有的综合复合指标的营养评估工具主观整体评估(SGA)等L均存在局限性与片面性,并不能准确而全面地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未能得到本领域专家的一致认同,国内外对于营养不良评定(诊断)的标准也不断在修订,不尽相同。基于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 成人 患者 肠外肠内 营养 临床 应用 指南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