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ESMO肝癌治疗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ESMO肝癌治疗进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最新:ESMO肝癌治疗进展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10月20日至2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作为备受期待的领域内学术盛事,本届ESMO年会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展示医学肿瘤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卓越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深入的专业交流。肝癌篇一、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1、靶向+免疫韩国宏教授指出,TACE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引起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而ICD可发生在肿瘤免疫中的多个环节【10。而且,TACE能增强CD8+T细胞对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应答。因此,TACE联合免疫治疗从免疫学角度来说是可行的。在此前的研究中,消融/TACE联合肿
2、瘤免疫治疗显示出协同作用。有研究【旬显示,6个周期的Tremelimumab(anti-CTL4)后接受消融或TACE治疗,患者AFP显著降低,CD3T细胞及CD8+T细胞占比提高。产生应答的患者中,CD3+T细胞及CD8+T细胞占比明显更高。后续TACE联合靶免治疗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TACE联合度伐利尤单抗+贝伐(EmeraIcM研究)Emerald-1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I期研究。在失去根治机会、此前未接受过TACE或系统治疗的HeC患者(Child-PUgh评分A-B7级,ECOGPS0-1)中,评估TACE包括传统碘油TACE.药物缓释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3、(DEB-TACE)两种模式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土贝伐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该研究呈报阳性结果,但具体数据资料尚未公布。TACE+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在本次ESMO年会上,一项TACE+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治疗伴门静脉癌栓(PVTT)肝细胞癌(HCC)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公布。该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随机进入TACE+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TaCE-LEN-SIN)组和TACE+仑伐替尼(TACE-LEN)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mRECIST评价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以及安全性。研究于2022年1-12月共纳
4、入116例患者,每组58例。两组基线特征相似,截至2023年4月,TACE-LEN组中49例(84.5%)患者出现疾病进展,38例(65.5%)患者死亡;TaCE-LEN-SIN组中37例(63.8%)患者出现疾病进展,16例(27.6%)患者死亡。TaCE-LEN-SIN组的中位PFS(4.17个月VS3.33个月,P=O.01)和OS未达至I(NR)vs8.53个月,P=O.0026著高于TACE-LEN组;TACE-LEN-SIN组的ORR(22.4%VS12.1%,P=O.22)和DCR(69.0%vs53.4%,P=O.13)略高于TACE-LEN组。疗效TACE-LEN(N=58)
5、TACE-LEN-SIN(N=58)P值CR,n(%)01(1.7%)0.315PR,n(%)7(12.1%)12(20.7%)0.210SD,n(%)23(39.7%)27(46.6%)0.453PD,n(%)28(48.3%)18(31%)0.05812.1%22.4%0.219DCR,n(%)53.4%69%0.127肿瘤缓解疗效结果与TACE-LEN相比,仑伐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改善了HCC合并PVTT患者的生存结局,但未显著增加不可预测的安全性事件发生。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也发现,Tace-LEN-SIN治疗是PFS(P=O.028)和OS(P=O.008)的独立保护因素。2、靶向
6、士免疫:TACE+多纳非尼士PD1抑制剂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中国六个医疗中心接受TACE+多纳非尼+PD-1抑制剂(TACE+DP)或TACE+多纳非尼(TACED)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和(或)底理诊断承诊的UHCC巴塞罗那临床肝1(BCLC)肿加分期:B或(:期接受过至少一个周期的系统治疗TACE+D 组TACE+DP组 TACE多纳非尼(200mg BID) TACE多纳非尼(200mg BID) PD-1OSwPFS.ORR(mRECIST)%安全性研究设计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统计学无显著差
7、异。研究结果显示,TACE+DP组患者的中位OS超过TACE+D组(18.1个月VS13.2个月,P0.001);TACE+DP组患者的中位PFS长于TACE+D组(10.6个月VS7.9个月,P0.001)o根据mRECIST标准,TACE+DP组患者的ORR(50.6%vs41.4%,P=O.019)和DCR(89.2%VS82.8%,P=O.010)均高于TACE+D组。相比于TACE+多纳非尼,TACE+多纳非尼+PD-1抑制剂显著改善了PFS.OS和ORR,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3、靶向:TACE联合仑伐替尼TACE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HCC疗效和安全性的前瞻性、观察性临床
8、研究(PROLONG)在中国的7个医疗中心开展。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uHCC,CNLCIIb-IIIb期,Child-Pugh7分,ECOGPS评分0-1,既往无系统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伴有/不伴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终点是根据mRECIST进行评估的ORR,次要终点包括器官特异性客观缓解率、PFS.AFP缓解率和疾病进展时间(TTP)。研究从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共招募了197名患者,其中145例患者疗效可评估根据mRECIST评估ORR为48.3%,完全缓解(CR)率为8.3%,部分缓解(PR)率为40%,DCR为86.2%o中位PFS为10.2个
9、月(95%CI,5.9-14.5),中位OS尚未达到。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血小板计数减少、高血压、发热、研究结论:基于TACE和仑伐替尼的联合方案治疗UHCC在真实世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未观察到非预期的不良事件。二、晚期一线: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十度伐利尤单抗HIMALAYA研究是全球首项双免方案和单免方案用于晚期HCe一线治疗(均)获得阳性结果的In期研究。此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明教授团队开展的FOHAIC-I研究比较了HAIC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HCC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证实,HAIC可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HAIC:13.9个月,索拉非尼8.2个月);针对高危患者(VP
10、4/肝脏占位50%)HAIC与索拉非尼相比,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10.8个月vs5.7个月,HR0.343)回羽。基于此背景,DurHope研究开始进行。DUrHoPe研究【1。堤一项单臂2期试验包内入患有Vp34PVTT,且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HCC患者,以观察度伐利尤单抗联合HAlC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结果显示,HAIC+度伐利尤单抗的ORR为47.4%(9/19),中位缓解时间为1.3个月(IQR,1.3-2.8),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5.4个月(95%CIz2.0-8.9),中位PFS为5.5个月(95%CIz4.3-6.8),中位进展时间为6.8个月(95%CI,5.0-8.7
11、)o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TEAE)为低白蛋白血症(18例)、贫血(17例)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例),13例患者出现3/4级TEAE(68.4%),2例患者(10.5%)出现4级上消化道出血。研究结论:在具有Vp34PVTT的HCC中,度伐利尤单抗和HAIC联合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ORR为47.4%,未来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评估生存数据。三、晚期后线: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A+B)治疗进展后有研究【11】观察了A+B一线治疗晚期HCC患者的进展后结局。研究纳入的220例患者中,接受1线治疗患者203例,2线治疗患者12例,3线治疗患者5例。在A+B治疗进展后,155例服用了
12、TKI(索拉非尼75例,仑伐替尼71例,卡博替尼9例),45例持续免疫治疗,另有部分患者进行最佳支持治疗、放疗等。研究结果发现,除已知的预后因素外,AB进展后继续积极治疗而非最佳支持治疗与晚期HCC患者PPS改善具有独立相关性,以肿瘤免疫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mPPS接近1年,提示在AB进展后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作用。四、转化: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开放标签、I期、扩展队列研究观察了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转化治疗UHCC的疗效与安全性。gW*R含你MllC不可切HCC-anmMm秆m*rmfwt研究概览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范围1-43个月),ORR54%,DCR77%
13、,成功转化率51%,手术率为47%o接受后续手术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为25个月,未接受手术患者的中位PFS为7个月,83%的患者至少有一种与治疗相关的AE,28%的患者出现超过3级的TRAE,pPD患者预后较差。研究提示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且有前景的肝癌转化治疗方案。五、生物标记物:U4。4159突变与肝移植后有研究【13】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符合杭州标准(HC)并行肝移植的37例HCC患者,所有组织和血液样本均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选择12个月作为本研究中患者的复发阈值,并分析了两组患者在临床因素和基因组特征方面的差异。研究首
14、先分析了这类患者的基因组突变谱,共检测到11713个基因组改变,其中15个基因突变频率超过30%,BCLAF1(73%)、MUC4(57%)和TP53(49%)是前3位突变基因。值得关注的是,所有C14orf159突变都发生在复发组(p=0046)。随后,将患者分为C14orf159突变型组(MT)和C14orf159野生型组(WT),C14orf159MT组的RFS(p=0.026)和OS(p=0.004)显著缩短。该研究首次发现C14orf159突变与HCC患者肝移植后较短的RFS和OS相关。有必要设计更大样本的相关前瞻性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一结论。参考文献1 Reyndersetal.Can
15、cerTreatRrev2015.2 Galluzletal.NatRevImmunol2017.3 AdaptedfromFleckenetal.Hepatology2014.4 AdaptedfromDuffyetal.JHepatol2017.5 XlaoyanDingetalz2023ESM0,1011P.6 XuhuaDuanetalf2023ESM0,996P.7 GuoliangShaoetal,2023ESMO,952P.8 Zhaozmingetal.2021ASCO.9 JClinOncol.2022Feb10:40(5):468-480.10 MingZhaoetal.2023ESMO.983P.11 ClaudlaFulgenzl,etal.2023ESMOPoster978p.12 1.uShichunzetal.2023EAMO946P.13 BinWufetal.z2023ESMO,Poster9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