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ocx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要知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特征。一、顺序性顺序性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从低到高,从上到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发展的方向是固定的,并且不能后退,也不能跨越。比如人的发展就是由上到下,先发展头部,然后四肢才发展,并且这个顺序是固定不变的。教育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对应古语:学记提到的“学不蹦等”与“不凌节而施”。二、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
2、展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强调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各不相同,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特点,中学有中学生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要看到他们在各个时期的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分阶段的教学。如“小学教育成人化”就是违背了阶段性。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同一方面不同速,比如人的记忆力发展,在20岁左右是记忆的黄金期,随后会稍有减弱。二是不同方面不同时,比如,情绪和情感,婴儿在很小就已经情绪成熟,但是情感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不平衡性强调的是发展的时速。生理和心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样的时期,即关键期,对其进行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阶段
3、性强调的是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不一样,强调的是发展阶段,因此,二者不一样。四、互补性互补性主要指生理和生理的互补,比如视力不好的人,听力比较好。生理和心理的互补,比如,霍金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自己的自信心、意志力很强,最终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此,老师要看到每一个人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注意用长处去克服其短处与不足,做到扬长避短。五、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智力不同,记忆力不同,思维不同等。因此老师看到每个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例题分析1.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A.顺序性B.阶段性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 重要 知识 身心 发展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