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鹏审辩式思维课例.docx
《何鹏审辩式思维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鹏审辩式思维课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审辩式思维”课例设计者何鹏时间2019年10月16日课题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 .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 .通过类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扬应用意识。3 .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举倒验证)。教学重点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
2、经验。教学难点经历观察、猜想、计算、验证、联想、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举倒验证)。教材分析1 .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让学生从交流中得出结论,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运算律来解决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的理解。2 .在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习题,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了数学的作用与价值。学情
3、分析加法、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节课内容非常适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模型思想,以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审辩点分析1 .第一个审辩点是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究并验证加法交换律,且会用字母试表示,从而建立模型,让学生继续探究加法、除法、乘法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2 .第二个审辩点是计算5X107时,为什么在竖式计算中可以用107X5计算,比较之后凸显乘法交换律的优越性。3.第三个审辩点是观
4、察,比较,计算这两组(99+456+1=,99+1+456=;25X11X4=,25X4X11二)递等式,从而体会到学习加法交换率,乘法交换律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活动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情景1:1.用笑话形式导入“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2 你听懂了什么?(你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3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3+4=74+3=73+4=4+3、为什么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4 .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情景2: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出示课件:从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和从学校到电影院的距离是一样的。42+3
5、5=35+42活动2(在举例中验证规律)。1 .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个规律是不是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加法计算呢?两组算式不能轻易下结论,只能算是一个猜想,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验证。2 .该怎么验证呢?你有什么想法?(举例子)3 .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强调为了验证猜想,举例要严谨。左右两边是不是真的相等。举的例子要全面。考虑到方方面面。4 .得出结论。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有没有谁举例时发现了反面的例子,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变了?(没有)样看来,我们能验证刚才的猜想。)在加法里,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鹏审辩式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