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协奏曲《云裳诉》创作和演奏分析.docx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创作和演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筝协奏曲《云裳诉》创作和演奏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古筝雁曲云裳诉创作和i三分析摘要:云裳诉是著名作曲家周煜国以唐代白居易诗歌长恨歌为素材,创作而成的一首古筝协奏曲。作品形式完整,内容充实,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堪称是当代古筝协奏曲中的一首精品。鉴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这部作品,从创作和演奏两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和本质的认识。关键词:古筝协奏曲;云裳诉;创作和演奏;研究分析一、古筝协奏曲云裳诉创作分析(一)古筝协奏曲云裳诉表现内容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著名作曲家周煜国根据唐代白居易诗歌长恨歌为素材创作而成的。长恨歌表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全曲分为歌颂爱情、兵乱事发、魂断马嵬坡和刻骨思念四个部分。乐曲一开始先
2、是一个引子,由强力的刮奏和扫摇进入,具有鲜明的黄土高原民间音乐特色,同时也将人们带回到了唐朝的古风古韵中。但是仔细聆听则会感觉到,乐曲中隐约藏着一种悲情色彩,为全曲的悲剧的埋下了伏笔。第一部分是歌颂爱情,慢板,先由钢琴奏出舒缓的音符,然后古筝利用陕西筝派特有的揉吟和摇指技巧,奏出流畅而温婉的旋律。唐明皇和杨贵妃二人缓歌缰舞的场景生动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对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第二部分是兵乱事发。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率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下潼关逼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及朝中大员仓皇出逃蜀中。这一段正是对这一场景的描绘。
3、乐曲先是以小快板的钢琴开始,营造出了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然后古筝进入,通过大指快速托劈继续渲染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该段的后半部分则是一个小转折,与之前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IoO小节之后,古筝用摇指奏出了带有跳跃性色彩的旋律,像是两人都不把当下的生死放在眼里,仍然沉浸在二人的世界中。第三部分是魂断马嵬坡。该段主要为古筝独奏,通过自由却极具张力的节奏,突出了对“六军不发”的震惊和无奈。作为一个帝王,却难以保全爱人的性命,内中的凄苦和悲凉是难以言说的。最后一部分是刻骨思念。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己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唐太宗的
4、悲苦是不言自明的,乐曲通过对第一乐段的重复,表现出了唐太宗对往昔的追忆,最终也只能是叹一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文化意识封于音乐作品的解读,包含乐谱解读和情绪解读两种方式,乐谱解读能够明晰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为欣赏和演奏打好基础。情绪解读则是对形式和内容来源的深入探讨,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云裳诉来说,作品是有着鲜明文化意识的,包含地域意识、归属意识和认同意识。首先是地域认识。我国的古筝艺术十分丰富,素有“茫茫九派流中国”的说法,秦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流派,而且在早期,古筝是作为伴奏乐器出现的,因此秦筝作品中自然少不了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区民间音乐的影子
5、。对云裳诉来说,影响最大的当属秦腔。秦腔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在五声音节基础上形成了两种不同色彩的旋律系统,即欢音和苦音,其中又以苦音为主体,通过4和7两个音的变化,营造出了一种愁苦和悲凉的氛围。在该部作品中大量出现的4和7两个音,其实正是对秦腔的借鉴,让人一听就是典型的秦筝,展现出了鲜明的地方风格。其次是归属意识。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秦筝的代表人物周延甲就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其认为与其它筝派相比,秦筝在曲目方面尤为匮乏,急需一大批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作品。随后其以陕西戏曲中的迷糊调为素材,创作出了多部佳作,也正是在他的带动下,涌现出了曲云的香山射鼓、魏军的乡音、三秦欢歌等。云裳诉的创作者周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裳诉 古筝 协奏曲 创作 演奏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