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武帝平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武帝平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武帝平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武帝平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日:“因势破之。”晋武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杜预、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既至镇,缮兵甲,耀威武,遂拣精锐,袭破吴西陵都督张政,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上表日:“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真是计不出已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守之耳。昔汉宣帝议赵克国所上事效之后,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塞异端也。自秋以来,讨
2、贼之形颇露之。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添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单至。华推杼敛手日:“摩丁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陈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遂虏吴都督孙歆。既平上流,于是湘江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望风归附,预仗节宣诏而抚绥之。时诸将会议,或日:“百年之寇,未易尽克。今大署,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预日:“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
3、,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材料二: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祜复春日:“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日:“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史事者恨于后时哉!”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有删改)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直是计不出A己B功不在C身D各耻E其前言F之失G故H守之耳IL下列对
4、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指“举荐、推荐”,与鸿门宴中“杀人如不能举”的“举”意思不同。B.适,指“至山到达”,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C.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D.“祜复表日”中的“表”与“非能水也”(荀子劝学)中的“水”用法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武帝策划消灭吴国的计划得到了羊祜、杜预、张华的支持,羊祜因为病重,向晋武帝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B.杜预到任后,整修装备,训练士兵,打败了吴国西陵都督张政,又向晋武帝请示发兵攻打吴国的日期,得到了晋武帝
5、明确答复。C.杜预在给晋武帝的表书中借西汉宣帝评论赵充国一事,希望晋武帝尽快与朝中大臣权衡一下攻打吴国的利害关系。D.在湘江以南到交、广二州以及吴国其他州郡投降后,杜预在这些地方颁布安民告示,尽力做好安抚工作。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4分)译文:(2)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徒都武昌。(4分)译文:14 .根据材料二内容,归纳说明羊祜与朝廷其他官员对灭吴看法的具体分歧。(3分)【答案解析】10. BDG(原文标点)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守之耳11. B(适,文中指“刚才、刚刚”,与“余自齐安舟行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晋武帝平吴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