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古代状元文化.docx
《漫谈中国古代状元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中国古代状元文化.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漫谈中国古代状元文化“状元”这个名字曾经风靡整个中华大地。千百万土子追逐着这顶桂冠,希冀通过金榜题名,步入政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中国科举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在这1300年间,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另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隋文帝开科举,隋炀帝设进土科,但由于历史湮没,隋炀帝时的开科情况今己不详。一般认为,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可查的第一位状元(文科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但这一说法也
2、有争议。“状元”一词始于唐朝。凡举人进京会试,须先到礼部投状报到,故时人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又称状头。唐代一般不举行殿试,会试就是最后一次考试,所以状元就是会试第一名。但唐朝状元并没有高出一般进士之上的特殊荣耀,也不为史书所特别记录。如王维、柳公权等人,史书中只称“中进土”,并不强调其状元头衔。唐朝状元含金量低,究其原因就是唐朝的试卷不仅不糊名,考官还会根据考生的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决定录取与否。所谓“行卷”,就是考生们把平时写的一些最得意的诗赋文章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呈送给朝廷权贵或者社会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在唐朝,名门望族有“五姓七望”之说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
3、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王维即是出身太原王氏。“安史之乱”后北方生灵涂炭,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超越北方。南方状元的人数占比,也从“安史之乱”前的一成多上升到三成以上。到了宋朝,南方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宋初的时候,通过大运河、汴河运达开封的南方漕粮为400万石,几十年后这一数字就增加至700万石。而整个北方黄河流域运抵京城的漕粮只有200万石,由此可见南方的富足。百姓生活富足,就要开始增加教育上的投入。在唐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赵匡胤作了两大改革。一是废止了唐朝以来的“公荐”制。考生再也不能从达官贵人以及主考官处获得推荐。二是开启了殿试,进士们都成了“天子门生:这两大改革,
4、都能减少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主考官在评选时作弊,后来又有了“糊名弥封”和“善录法”。这些举措,都大大增加了进士乃至状元的含金量。在唐朝,士人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而到了宋朝,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据统计,北宋168年,前后共任用宰相71人,其中进士出身64人,非进士出身仅7人。到了南宋,北方沦为故国,南方免于战乱,社会安宁,无论是状元数量超高的江浙和福建地区,还是其他省份,其州学和县学的普及率都在90%以上。到了元朝,南方士子的才学却无从发挥。朝廷78年不开科举,后来虽然开了科举,但其制度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漫谈 中国古代 状元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