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契丹族女性发型研究(一).docx
《辽代契丹族女性发型研究(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代契丹族女性发型研究(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辽像丹族女线型研究(一)摘要:辽是契丹所建立的政权,辖区内生活着众多民族。契丹女性的发式主要以髡发为主,兼有披发与短发等发型。契丹髡发习俗多承袭乌桓,披发受室韦影响,短发则是蓄发过程中新出现的发型。本文以“五京建制”为依据,将统治区域分为内蒙古东南部、辽西地区、燕北地区和山西大同地区,对不同地区女性发型进行对比分析,以壁画中契丹族女性形象和出土实物为研究对象,全面地了解契丹族女性发型。以契丹女性发型窥探辽代女性社会生活以及民族融合,展现出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进程。关键词:契丹族;女性发型;辽代辽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可分为四部分,即内蒙古东南部,旧渤海国
2、统辖范围的辽西地区,辽南京道统辖的燕北地区和西京道统辖内的山西大同地区。本文将对各区域的女性发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地区差异是影响女性发型的因素之O一、契丹族女性发型髡发“乌桓者,本东胡也。以髡头为轻便。妇人至嫁时乃养发,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唯婚姻先髡头。”1东胡分为鲜卑和乌桓两支,其中关于女子髡发的习俗也相同,只不过乌桓女子是在结婚时蓄发分髻,鲜卑女子在婚配时进行髡发。契丹与东胡同种,生活区域大体相同,其女性髡发习俗当是承接东胡髡发习俗。鸡肋篇载:契丹“良家仕族女子皆髡首,许嫁方留发。”2说明契丹族女性在婚前一直是髡发,当是继承乌桓旧俗,婚前髡发,婚后留发。但
3、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髡发的样式发生了变化,本文综合考古资料对契丹女性髡发进行分类论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右翼前旗豪欠营六号契丹女尸墓3,属辽代中晚期。女尸发型为髡发,前额边沿头发被剃去,其余头发用绢带结扎在一起,置于颅顶,分出一小缕头发辫成小辫,耳后及脑后的长发向身后披(图一)4,为契丹女性发型A型。在豪欠营辽墓发掘之前,只知契丹男子髡樊,豪欠营契丹女尸的出现,证实了契丹女性同样留有髡发。棺材沟辽墓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哈拉哈达4公里处的西山坡,壁画中有一髡发侍女,前额留有刘海,在两耳前留长发并挽双垂髻,其余头发全部髡去(图二)5,为契丹女性发型B型。敖汉旗喇嘛沟辽墓位于敖汉旗新惠镇东南约35公里处
4、,因墓葬形制为八角形穹窿顶砖室墓,故推断其年代范围为辽代晚期6。在东壁出行图中有一侍女,手拿团扇,发型为髡发,头顶蓄发扎一高髻,绕高髻的周围剃发一圈,其余头发留下,前额处留有刘海,两鬓及脑后留有长发(图三)7,为契丹女性发型C型。相同发型在巴林左旗炮楼山辽墓中也有出现,都是在绕圆髻髡发一圈,前额留有刘海,脑后长发向后披,亦为C型。北京昌平陈庄辽墓位于昌平县陈庄村,墓葬年代初步断定为辽末金初,墓中发现契丹女性髡发陶俑,放置于骨灰龛的右侧,据发掘者推测,陶俑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形象8。女俑的发型保留了前额和两鬓的头发,头顶长发盘成灵蛇髻,剃去颅顶四周和脑后的头发(图四)9,此发型为契丹女性发型D型,
5、这是在豪欠营女尸之后又一女性髡发实证,再次印证了契丹女性髡发的习俗。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辽代建筑,因其木制,俗称木塔。在中格外侧壁画上,刻画了一幅供天养女的形象,女子发式为髡发,前额留有一灵蛇髻,脑后留有双髻,双髻与灵蛇髻都缠有红色发带,其余头发全都剃去,为契丹女性发型D型I式(图五)10。与陈庄辽墓出土的陶俑一样都盘灵蛇髻,脑后的余发都髡去,二者的不同在于前额与两鬓的头发是否剃去。河北宣化下八里2号张恭诱墓属辽晚期墓葬11。在墓室西南壁的备宴图中,所绘侍女与女童都是髡发形象,侍女发式仅在颅顶留一结头发编成小辫,后用红绳结成小髻,其余颅顶和脑后头发剃去,保留前额和颅前两侧的头发,并将两鬓长发
6、在耳后挽成双髻,此发型为契丹女性D型11式。D型II式与D型的前额头发留有同样的形状,但又与D型I式两鬓挽髻一样。幼童前额留有碎发,颅顶及脑后头发全都剃去,两侧余发分别扎髻,形成契丹幼童典型发型“木梳背儿”(图六)12,此发型为契丹女性E型I式。敖汉旗羊山一号墓位于赤峰市敖汉旗闫杖子村1号墓,年代为辽代晚期,西南壁上绘有“茶道图”,图中女童正蹲在三足器之后,其发型为头顶及脑后头发都被剃去,两侧头发扎成双髻,此发型为契丹女性E型(图七)13。河北宣化下八里十号张匡正墓,年代为辽晚期14。前室东壁茶道图中描绘契丹女童身穿红色左衽长衫梳髡发的形象,女童头梳双髻并扎赭色发带,前额只留两缗头发呈“八字形
7、”,其余头发被剃去(图八)15,此发型为契丹女性发型E型11式。契丹女童髡发发型是E型,一般称作“木梳背儿”,其E型、E型I式与E型II式主要区别在前额有无留发以及留发的具体形状。E型发型可以成为契丹女童的身份标识。河北宣化下八里五号张世古墓,属辽晚期墓葬。墓后室西南壁上的“备茶图”16,描绘了为墓主人备茶的场景,在桌子右侧侍女身着左衽绿色交领长袍,发型为髡发,前额及两鬓都留有长发,其中一部分鬓发垂于双耳之前,颅顶的长发梳一高髻,形如“伞”状,剃掉辫子周围头发(图九)17,此发型为契丹女性F型。契丹族女性髡发习俗承自乌桓,随着时代变迁髡发样式发生了变化。根据目前己有的考古资料把契丹族女性髡发分
8、为六个类型,其划分依据是剃发区域的位置。契丹族女性髡发的发型并不像契丹族男性髡发一样,没有大面积的剃发,只是局部剃发,伴随着剃发的同时还出现扎髻的现象。辽代早期并没有女性髡发形象遗留下来,主要与当时契丹族实行树葬的葬俗形式有关,但并不能否认辽早期女性髡发的事实。辽中期内蒙古东南部主要是B型,同时期燕北地区与辽西地区没有发现女性髡发的形象。辽晚期内蒙古东南部女性髡发出现了C型,燕北地区女性髡发发型主要以D、E、F型为主,山西大同地区只有D型I式,几个区域发现的女性髡发发型都不相同,说明这与地理位置的差异有着极大的关系。二、契丹族女性发型披发契丹族女性的披发发型,主要发现于辽早期壁画墓中侍女的形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代 契丹 女性 发型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