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地区的“祭星”习俗.docx
《壶关地区的“祭星”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壶关地区的“祭星”习俗.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壶关地区的“融”习俗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岁时节日之一。春节期间,各地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在笔者生活的晋东南壶关地区的农村,每年正月初八,家庭主妇都要在自家庭院举行“祭星”仪式。有关这一习俗,清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初八日,传为诸星下界,燃灯为祭。灯数以百有八盏为率,有四十九盏者,有按玉匣记本命星灯之数者观寺释道亦将施主檀越年庚记注,于是夕受香仪,代具纸疏云马,为坛而祭,习以为常。清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则记载了“顺星”习俗:初八日,黄昏之后,以纸蘸油,燃灯一百零八盏,焚香而祀之,谓之顺星。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之意也。在清代山西部分方
2、志资料中,虽有对这一习俗的记载,但大多语焉不详,且与壶关地区在祭祀仪式、祭品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有鉴于此,笔者在田野调查与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家乡的“祭星”年俗进行了探究。在壶关地区,“祭星”习俗指的是农历正月初八、十八日、二十八日对“九曜星君”的祭祀活动。但实际上,一般集中在初八进行。是日,家中女性准备香二十七炷、炒米二十七酒盅,准备黄表纸神马一个,上书“供奉九曜星君之神位”。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在自家院落面北设香案一张,将神、香、香炉、炒米置于香案之上彳寺香燃尽,即于香案上取下神,由祭祀人当庭焚之,再取水将火焰浇灭,祭仪完成。作为祭品的炒米则被制成炒米饭阖家分食。作为民间祭祀礼俗,与民间其
3、他祭俗相比,“祭星”遵循了普遍的流程。在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将家族祭祀的程序概括为“备祭、祭仪、会饮、分蚱”四个流程。举行“祭星”仪式要准备的包括“九曜星君”神、经过翻炒的谷米以及香、灭火用的水等。神冯由黄表纸制成。是将一张约32开的黄表纸折叠其宽边的两角,再在其上书写“供奉九曜星君之神位:为何以“九曜星君”为奉祀对象?何为“九曜”?“九曜”是中国宗教与印度神话中共有的神明。具体而言,在道教信仰体系内,九曜是金、木、水、火、土五星加太阳、太阴(月亮)、罗、计都四星之总称。因为这九颗星辰照耀世间,故而名之“九曜工在宋李思聪洞渊集中,对“九曜”的神职均有论述,如下表所示。在中国道教神仙体系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壶关 地区 祭星 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