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风格;2 .积累重点词句,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3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4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5 .感受桃花源的美好,培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章内容;2 .难点:理解作者的社会理想及桃花源的象征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多媒体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展示一组桃花争艳的图片,桃林美不美?东晋时期有位作家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描绘了一方奇妙的乐土,请问这位作家是谁呢?(生答:陶渊明)这节课我们携手再进桃
2、花源,感受桃源之美。2 .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主要作品,包括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陶渊明的作品风格,强调其自然质朴、意味隽永的特点。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3 .知识链接:讲解“记”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4 .讲解本课字音字形:读音: 豁(hu。)然:形容
3、开阔或通达。 俨(ydn)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qidnm6):田间小路。 黄发垂髯(tio):老人和小孩。 邑(yi)人:同县的人。 诣(yi):至U。古今异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事业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不管鲜美古:新鲜美好今:指食物的新鲜美味一词多义舍:便舍船,从口入(舍弃)屋舍俨然(房子)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随即,不久)5 .朗读停顿:“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忘/路之远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4、来此绝境”“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6.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桃花源记主要讲述了一个渔人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故事。渔人在捕鱼时,无意间发现一片桃花林,并沿着溪水进入一个山洞,来到了桃花源。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生活安宁和乐,不知外界朝代更迭。渔人在这里受到了热情款待。离开桃花源后,渔人试图沿原路返回,但未能找到入口。他将此事报告给太守,太守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却无果而终。文章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此人一一为具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