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11核舟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核舟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1核舟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核舟记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笔下雕刻者的高超技艺。2、掌握古代汉语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一词多义的意义。3、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对象的特征,体会文章语言简洁、严密、生动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汉语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对象的特征,体会文章语言简洁、严密、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笔下“奇巧”的雕刻技艺体现在哪些方面。2、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感受手艺人的工
2、匠精神。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初感奇巧播放核雕艺术微视频,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对微雕的感受或认识,并能说一说理由。(提示:在课文中寻找合适词语。)明确:看着平平无奇的桃核,在手工艺人的手中,经过精密的雕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模样,真让人不禁感叹,“奇巧”人之“奇巧”的核雕技艺。设计意图:希望能够以视频激趣,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以一个词语表达感受,训练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概括性。二、熟读课文,初探核舟1、回顾旧知,夯实基础(1)关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游记,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小石潭记记的是景物,是写景散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
3、品,是说明文。(2)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潜(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现在浙江嘉兴县)人。(3)说明文的六个要素: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2、初读课文,疏通语句。(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字音、字形等问题。教师根据学情,采取同学答疑或出示注音等不同方式进行订正。器皿(min)罔(Wang)不贻(yi)有奇(y6ujI)黍(Shti)箸篷(ru)核(Sdn)峨冠(gudn)髯(rn)衣褶(zhe)i(qu)楫(ji)椎髻(chu1j1)壬戌(renxu)虞山(yi)篆章(zhu
4、an)(2)学生在此基础上大声诵读课文,注意停顿,如: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Ini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G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i)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中/轩敞者/为舱。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an)而多髯(rd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文日/“天启/壬(r6n)戌(x)/秋日,虞(yU)山/王毅/叔远甫/刻“技/亦灵怪/矣哉!(3)教师屏幕出示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学生先自己思考,圈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再小组合作探究解决。最后解决不了的,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核舟记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