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17跳水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跳水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7跳水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跳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跳水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部杰出作品,主要讲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发生的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清新简练,人物描写细致人微。本单元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结合单元要素和文本,本课的教学重点定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展开教学,难点在于如何理清人物之问关系,找出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具体学情和课后的习题,第1课时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分别通过预学
2、比较、合作讨论、分组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同时又能在问题的梳理过程中,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本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主要在于利用比较、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见、可感、可评。二、教学目标(一)通过预学,会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桅杆、(二)通过预学比较,理清故事发展过程,再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三)通过辩论,理清事物发展之间的关系,寻找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原因.感受水手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整体感知小说,找出小说人物,并梳理人物之间发生事件的因果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
3、起因、经过、结果。(二)抓住文中描写水手们的“笑、体会水手们的“笑”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抓住猴子的动作描写、水手们的“笑”和描写孩子的语句,想象他们的心理,体会孩子不知不觉陷入险境的原因。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水手们的“笑”,体会水手们的“笑”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抓住猴子的动作描写、水手们的“笑”和描写孩子的语句,想象他们的心理,体会孩子不知不觉陷入险境的原因。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预学单,板书贴,记号笔,观点举牌等。(二)学生准备:自读课文3遍,完成一张课前预学单。五、教学过程导人:以喜欢读的小说引入,介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齐读课题.(一)借助预学,理清故事内容1 .检查预习
4、,及时反馈。(1)指名读一读,较难读准的词:觥牙咧嘴、桅杆、吓唬、放肆、(2)板书指一指,较难理解的词:桅杆、横木。(3)书空写一写,较难写的生字:肆。2 .整体感知,加深印象。这个故事中哪个情节印象最深?(学生自由交流)3 .预学比较.突出难点。通过预学比较的方法,发现课后第一题的梳理中,“起因”和“结果”部分相对比较统一。而较难的是学生对故事“经过”部分的梳理。引导学生发现怎样概括,可以把故事的经过概括得既清楚又简洁.4 .利用导图,梳理经过。学生利用导图,把经过部分一一孩子从甲板到桅杆顶端横木的过程、分三步梳理清楚。从猴子拿孩子帽子,到孩子气极了去追猴子,最后孩子爬上桅杆顶端陷入危险。5
5、 .修改预学,讲述故事。根据梳理的经过,再试着进行概括,修改预学单中“经过”部分。然后将故事情节贴在板书的相应位置。借助板书和预学单,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二)分组辩论,寻找情节推手1 .抓关键词,感知危险境地。(1)画出句子,初感危险。再读文本,找出从哪儿看出孩子陷入了危险的境地。预设:孩子气板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花晃地走上横水去取相子。(2)抓关键词,联想体怡.读句抓词。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说说读到哪个词让你有心为之一颤的感觉一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拓展联想。桅杆究竟有多高?拓展知识:一般环游世界的船只,桅杆有二三十米,相当于三四层楼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 跳水 课时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