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学生道德品行与法治素养培塑的几点思考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兼顾学生道德品行与法治素养培塑的几点思考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兼顾学生道德品行与法治素养培塑的几点思考摘要:法治信念是一种信念,也是种态度,是学生在社会法治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自觉、稳定、切合依法从严治国内在要求的法治理念。关键词:小学生、道德、品行引言:研究小学生法治和德育教育,有必要对小学生法治和德育教育评价体系进行适应调整,将法治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列入其中,激发小学生提升法治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加大法治素养在考核评价标准中的权重值,以体现考评的倾向性;科学设置能客观反映法治素养的考评内容,改变当前仅用笔试或仅采用背诵记忆类考题的理论成绩作为法治素养考评结果的现状,更多的强调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评估。一、当前小学生
2、法治素养与道德品行培育模式现状一是知识范围比较局限。小学生法治教育是学生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是培养法治素养、形成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前提。缺乏法律知识,法治素养的培育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当前小学生法治教育实践中,对法律知识的教育,大部分还仅仅停留在狭义的书本教材上,知识不丰富,水平不高,案例也存在代表性欠缺或新颖性不足的问题。对于法律体系中主要部门法的常识鲜有涉及,知识范围的狭窄使得法治教育流于政策性和原则性。二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模式是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结构和相对稳定的程序也使得创新性不够。目前小学生法治教育课堂模式中,素材大多限于书本,模式都是灌输,课堂生
3、动性、互动性和应用性不足,学生积极性很难以被调动,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自然不行。学生对法治理念的切身体会不准就造成对法治认识的偏差。三是引导理念有误。小学生法治教育理念是法治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只有通过正确理念来明确目标、指明方向,才能推进教学的长期、稳步开展。在一些小学甚至中学,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引导理念还存在错误之处。一方面表现为注重对义务的教育,忽视对权利的保障。然而,学生不仅应当通过课堂学习成为依法履行义务的模范,也应运用知识维护自身权益。四是检测体系失衡。检测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合理的检测体系能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方向。有的小学生法治教育体系中法律知识所占内容极低,有的甚至不参
4、与检测;或是在有限的检测中,死记硬背的题型比较多,实践运用性题型比较少。这导致学生将分数较高的学习课放在前面,而对法治教育课程重视不够。二、创新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措施(一)拓展学生学习的领域,丰富基本的法律知识。在课时安排上,要调整好,大力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弥补学生在法律知识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为法治素养的全面提升打牢基础。小学生学习中首先要认真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以及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其次,小学还应组织小学生学习国家的其他重要基本法律,如民法、经济法、刑法等。这不仅是小学生作为公民所必备的知识,也是其作为鲜活的社会个体所不可或缺的。随着宪法甚至民法典的不断丰富,小学
5、生有义务、有必要掌握武装冲突法的基本规定和原则要求,确保在法律战上争取更大主动权。(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法律能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小学期间成功的法治教育活动,不但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是完成法律知识向法律能力的转化的重要环节。一是创造生动的课堂。让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教师一起分享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乐趣,理解生活中法律热点问题及涉法困惑。当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比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更容易产生知识方面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也更容易获得相关知识及情感。例如,可以大力开展我讲一课活动,改
6、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模式,让小学生体验教师的角色,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并思考法律知识。通过输入、输出双向学习,在头脑中强化印象,加深理解。同时,可以针对具体的法律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专题辩论等形式,为思想交锋提供场所,避免教学的僵化无趣。二是加强实践方面的训练。道德与法制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是培养提高这门课程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可以组织学员实地考察社会法治建设情况,了解法治工作开展情况、各部门职责分工,并结合课堂知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三)强化价值引导,培育法治信念。在教育中应注重价值引导,使学员形成坚定的法治信念。一是营造积极的法治
7、氛围。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是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文化熏陶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在小学广泛开展案例解说、法纪教育片展播、板报橱窗展览等活动,拓宽法纪教育渠道,丰富法治教育形式;大力发展网络法治文化,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传播力;积极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作品,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尊崇法律的神圣地位,牢固确立遵法用法的法治信念。二是深化法律感情。注重积累小学生关于法律的利益感受。法律情感源于个人从法律中获取的利益满足。防止和克服小学生接受法治教育更像是义务、而不是出于自身需求的现象,法治教育应当因势利导,正视人的合理利益需求,将积累小学生对于法律的利益感受作为
8、提升教育效果的必备环节,通过案例教学法向小学生展示法律在定分止争中的作用与威力,让小学生真实体验到法律与工作、生活的紧密关联。三、改进小学生道德品行培塑的措施国无德不兴,学无德不强,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对于我们小学生教育而言,具体要做到四常四德。一是常学以育德。此前列举的种种问题核心还是对德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对德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因此,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时.机,组织小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理解把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始终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占领小学生头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
9、坚定的道德信念。同时,还要大力学习和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忠诚于党、热心人民、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的当代核心价值观,结合“学习践行目标,争当新一代革命学生主题教育,大力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宣讲活动,加强道德规范的理论灌输,真正使小学生普遍理解和认同。二是常节以立德。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欲是人之本性,但不可否认,“欲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遏的核心是节约、节制,“节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要体现,尤其体现在个人情趣上,我们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个人情趣不仅仅是个人的主观任性,还应包含一些核
10、心价值观主导的理性选择,特别是要克服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如恶搞文化、非主流文化等,还要抵制一些包裹着文明、时尚、高雅外衣的低级情趣,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自觉纯洁生活圈,做到“爱”之有道、“好”之得当;自觉净化娱乐圈,追求健康向上的休闲方式,不玩丧志之物,不染不正之风;自觉控制交往圈,认清交往之中有纪律、守规矩,多交i争友,多交益友,用高雅的生活情趣育人品、立德行。三是常省以养德。陈毅元帅在自己所作的诗中写道:“中夜常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造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会随着知识和阅
11、历的增加而自动增加,加强品德修养是一辈子的事,谁都没有老本可吃。必须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思想改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理想信念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思想道德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加强小学生品德修养,就是要始终做到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身处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加强,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防止思想道德防线被歪风邪气侵蚀。四是常行以修德。习主席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古人云:“德自行而进也,不行,则德何由而积?”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在于切身躬行道德规范,特别要从自己一举一动做起、从生活一点一滴做起。要从严于自律做起,特别是小学生要从严抓,要求小学生做到教师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小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切实当好小学生们的精神向导和道德模范,要从生活一点一滴做起,要引导小学生从生活小节、训练细节和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逐渐培育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固化为道德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