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方案框架通用版10-23-30.docx
《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方案框架通用版10-23-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方案框架通用版10-23-3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普通中J专视封建急管理方多框咨通用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创造适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制定普通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第二条本导则所称普通中小学(以下简称“中小学”),包括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区范围内依法举办的完全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民办学校可参照此导则执行。第三条本导则是编制、审核和审批中小学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是确定学校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建筑标准的地方性标准。第四条本导则适用于新建
2、中小学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改建、扩建的中小学可参照执行。实验性、示范性和“小班化教学”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中小学,经批准可在本导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用地和校舍面积,并适当提高建设标准。第五条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本导则对城乡学校建设实行统一标准。第六条中小学的规划和建设应服从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七条中小学建设应贯彻安全、适用、绿色、经济、美观的原则,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八条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场所。第九条中小学规划设计和建设,除符本导则外,还应符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和规范。第二章建设规模、学校选址及校园规划第十条中小学办学规模应根
3、据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办学需求和建设条件理确定。一、中小学办学规模宜按如下设置:(一)完全小学:12班、24班、36班、48班;(二)九年一贯制学校:36班、45班、54班、72班;(三)初级中学:24班、36班、48班、60班;(四)高级中学:24班、36班、48班、60班;二、班额宜按如下设置:(一)完全小学:每班45人;(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每班45人、初中每班W50人;(三)初级中学:每班50人;(四)高级中学:每班W50人;三、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学校,可根据教学需求调整班额。第十一条学校设点布局一、中小学设点布局,应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发展趋
4、势,以及城市交通、环境等因素综考虑,理布点。中小学设点布局应符下列原则:(一)学校应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二)学生就近入学。二、中小学千人指标应符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规划相关规定。三、学校服务半径应符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第十二条学校选址一、学校应选址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符防震减灾要求。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用地。二、学校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干道交叉口等交通繁忙地段、地形坡度较大的区域、不良地质区、洪水淹没区、各类控制区和保护区以及其他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输油输气管道
5、、通航河道及市政道路等不得穿越校区。三、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殡仪馆、太平间、看守所、消防站、垃圾转运站、强电磁辐射源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与各类有害污染源(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护距离应符国家相关规定。四、学校教学区与铁路外侧距离不应小于300米,与地面轨道交通外侧距离不应小于80米,与城市主干道或公路路缘线距离不宜小于80米。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第十三条校园规划设计一、中小学规划设计应符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要求。学校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和地理特点,并重视节约用地。学校选址及总体规划方案应征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意见。
6、二、新建学校用地应确保有足够的面积及适的范围,能够布置教学楼、运动场地和必要的辅助设施。三、校园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分区明确、布局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各类教育设施建设时应积极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鼓励学校操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地下人防设施等功能。四、学校宜按照教学、运动、生活功能分区布置,减少相互干扰,并连接方便。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风。教学楼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场地应保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冬至日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城市规划、卫生、消
7、防等有关规定。五、对外开放区域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不得影响学校日常教学、生活。六、学校建筑风格和形式应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七、学校内部路网规划应符交通安全要求,做到人车分流。学校出入口不宜少于两个,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设置人流集散广场,便于学生就学,有利于人流迅速疏散。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置警示标志。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八、规划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学校,室内外运动场地应满足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九、学校各类设施应兼顾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符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的规定,达到无障碍的要求。第十四条绿色校园建设一、中小学校园应按照绿色校园二星及以上(含二星)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中小学 规划 建设 管理 方案 框架 通用版 10 23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