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江南城墙的修筑和形制.docx
《六朝江南城墙的修筑和形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朝江南城墙的修筑和形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六献喃城墙的鳏和形制一般认为,城墙普遍兴起于春秋时期,随着战国频繁的征伐,大多数的中小城郭城墙逐渐加厚,军事机能被大大强化,这一倾向为秦汉所继承。佐原康夫:春秋战国时代的城郭,文博,1989年第6期。正因为城墙所具有的强大防御功能,故章生道指出:“对中国人的城市观念来说,城墙一直极为重要,以致城市和城墙的传统用词是合一的,城这个汉字既代表城市,又代表城垣。在帝制时代,中国绝大部分城市人口集中在有城墙的城市中,无城墙型的城市中心至少在某种意义上不算正统的城市。”章生道: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84页。以上论断说的是城墙发展的一般情况,但对于早
2、期南方城市的发展,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南方很多郡县都没有城墙,孙吴时期才普遍建筑城墙。侯旭东:北魏村落考,本书编委会编:何兹全教授九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那么,六朝时期,南方地区城墙修筑发展情况究竟如何?本文试以江南地区本文所说的江南,指六朝扬州的东部地区,大致以丹阳、宣城、吴、吴兴、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义兴、晋陵等郡为研究范围。为例,就其修筑情况及形制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一、东吴江南城墙修筑的兴起汉末以来,动荡的时局促使了江南城墙修筑的兴起。由于江东政权是在征服山越、向南推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故被征服者的
3、反抗往往十分激烈,史称“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工三国志卷六O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395页。在这种形势下,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郡县可能就有了城墙修建。余姚古县城,秦置县,初无城墙。因余姚处于浙东要冲,可控扼吴越,故建安五年(200)东吴对余姚古城扩建后修筑了城池。城周一里二百五十五步,高一丈,厚二丈。施宿:嘉泰会稽志卷一二八县,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937页。建安十三年(208),东吴名将贺齐平山越,作为镇抚山越的重要据点,置始新城,为新都郡治,“其子城周二里二百二十五步”。嵇曾筠:浙江通志卷二四城池下严州府,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19册
4、,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版,第657页。古之城郭之制,内城称城,外城称郭,即孟子公孙丑下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但这一时期的郡治可能大多有城无郭,不仅始新城没有外(罗)城的记载,像乌程县,史载:秦置县,三国时,为吴兴郡治所在,但“自汉及隋,唯有子城,而无罗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一湖州“菰城”条,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4185页。以上城周不足三里,显然都是一些小型城墙。按佐原康夫的观点,周长七里以下的城,即为小城。参见佐原康夫:春秋战国时代的城郭,文博,1989年第6期。当然,作为吴人主要的统治据点,孙氏定都之地大多是有城墙的。孙氏起兵江左,初据吴郡城。吴郡城源自春秋阖
5、闾城,城垣三重,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K步二尺”,袁康:越绝书卷二吴地传,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7一8页。吴大城是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因为“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百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原文虽记载为“四十七里”,实际上我们将四边相加,其周长为三十七里左右。外有城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内有小城“周十二里工设陆门、水门各八座。三国时期依旧,左思吴都赋曾云:“郛郭周匝,重城结隅。通门二八,水道陆衢。”萧统: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16页。规模宏大的吴郡城,成为孙氏早年的统治据点。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即将爆发,
6、孙权“自吴迁于京口而镇之”,许嵩:建康实录卷一太祖上,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页。在京口,孙权筑铁瓮城,“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内外皆固以砖壁工脱因:至顺镇江志卷二地理城池引顾野王舆地志,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第2619页。建安十六年(211),因军事上需要,孙权从京口徙治秣陵。次年,筑石头城。石头城“环七里一百步”,“吴时悉土坞工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一七引舆地志,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方志丛刊,第1559页。鉴于长江中游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同时也为了与上游刘备争雄,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孙权“城武昌”;东吴黄武八年(229),孙权将都城从武昌迁回建业,“城建业太初宫居
7、之”,“建业都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许嵩:建康实录卷二太祖下,第3839页。江南真正开始广泛修筑城墙始自孙权统治中期。那时三国鼎立之势已成,大规模的对外征伐业己结束,由于长期的征伐,社会经济残破,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成为急务。其中,重要举措就是修缮城池,保境安民。赤乌三年(240),孙权下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孙权传注引江表传,第1144页。城郭,即城墙。一般而言,都城墙三重,郡城双重,县城单重。谯楼,修于城门之上,用于望远,又称望楼。高高的城楼既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建筑,使远道而来的人们可以看到城门的具体位置,同时城市里人可以观察和控制人员的进出,窥探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朝 江南 城墙 修筑 形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