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上之所好民必甚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上之所好民必甚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上之所好民必甚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上之所好,民必甚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民从上也,不从口之所言,从情之所好者也。上好勇,则民辱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为心也,故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则国必乱矣。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凡论人而违古者,无高士焉。既不知古而易其功者,无智士焉。德行未成于身而违古,卑人也。事无资,遇时而用其业者,愚士也。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人之行其身
2、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贤人之行.王主之道,其所不能已也。(节选自管子法法第十六)材料二:天道施,地道化,人道义。圣人见端而知本,精之至也;得一而应万,类之治也。动其本者不知静其末,受其始者不能辞其终。利者,盗之本也;妄者,乱之始也。夫堂乱之始动盗之本而欲氏之靛不可得也。故君子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故礼,体情而防乱者也。民之情,不能制其欲,使之度礼。目视正色,耳听正声,口食正味,身行正道,非专之情也,所以安其情也。变谓之情,虽特异物性亦然者,故日内也。变变之变,谓之外。故虽以情,然不为性说。故日:外物之动性,若神之不守也。积习渐靡
3、,物之微者也。其入人不知,习忘乃为,常然若性,不可察也。纯知轻思则虑达,节欲顺行则伦得,以谏争侗静为宅,以礼义为道,则文德。是故至诚遗物而不与变,躬宽无争而不以与俗推,众强弗能入,蜩蜕浊秽之中,含得命施之理,与万物迁徙而不自失者,圣人之心也。(节选自春秋繁露天道施第八十二)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A受乱之B始C动盗之D本E而欲F民之静G不可H得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轻,文中表示不看重,“父利其然也”的“利”意为以为有利”,二者用
4、法相同。B.矜,文中指自夸、自大,与贾谊过秦论中“锄楼棘矜”中的“矜”意思不同。C.简,文中指选择、挑选,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意思相同。D.夺,文中指改变,与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管仲认为明君首先需要明白设立国家法令制度的重要性,“置法”“立仪”后,百姓行为规范有了根据.就可以实现自己治理自己。B.骄傲自满会使事物受到限制,会阻碍人的修身,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古道,抓住机遇,淡泊名利,内心笃定,才会成为真正的贤人。C.圣贤之人具有高度悟性,能触类旁通,并且其言行必定合乎礼制要求,这与那些只看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民必甚焉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