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
《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台传统锡器保藏展示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闽台1辙锡器保藏展示研究摘要:千年前兴盛于闽台区域平易近人的锡制物品,现在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锡器是闽台平民生活的象征,是研究闽台区域平民文化的重要资料,期待传统锡器受到重视,将锡制文物更好地留传于世。关键词:闽台传统锡器;锡制文物;保藏O引言千年前兴盛于闽台区域平易近人的锡制物品,现在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部分传世品外,如果要近距离接触锡制物品,一般只能在博物馆和庙宇中见到。锡不像金银因为是贵金属受人瞩目。锡具有高度抗酸性质,也常镀于铜、铁及黄铜材质的烹食和盛食器的内里,防止产生铜锈。明清时期锡制物品非常盛行,用锡制造的文具、餐具、雕塑等造型典雅、工艺精致,并常常整刻纹饰或镶嵌金银
2、玉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图1、图2)。锡器曾经是人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器具,闽台两岸的民间故事里还流传着锡花瓶插花花不易枯、锡器能净化水质、解毒的说法,但现代人因为社会变迁、消费观念与居住形式的改变很少使用锡器,庙宇的供器也多被塑料、铝合金等其他材质取代。房屋中也不像过往的“十间张”传统民居有厅堂供桌摆设花盘五供。花盘是闽南语发声,指花瓶;五供则是花瓶与烛台各一对,香炉一个。锡器是闽台平民生活的象征,是研究闽台区域平民文化的重要资料,期待传统锡器受到重视,将锡制文物更好地留传于世。1锡的材质特性和历史情况1.1 锡的物理特性锡的化学元素符号是Sn,英文名词为Tin。纯锡呈现银白色,具有偏暖光泽
3、,较柔软,熔点低只有231.9甚至低于大部分塑料材质,沸点为2270C。纯锡在铸造状态下抗拉强度为2535Mpa,伸张率为55%,展性强易弯曲。锡在大气中不易被氧化,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明亮光泽。遇强热锡金属表面会生成白色粉末的氧化物,对器物内部起到保护作用。由于锡材质较柔软的特性,使锡在制作过程需添加其他金属,改进金属的延展性与机械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锡与其他金属不同,在锻造过程中无须经过退火定型,可以直接冷锻至预定造型,但过量的反复敲打会破坏锡材质结构,使其更加软化裂开,反而无法定型及焊接。现存锡制文物的锈蚀主要因为杂质较多易生针孔,锡制文物自针孔内处发生锈蚀后由内向外扩张。在口常保管和展示
4、锡制文物时,常可以发现锡制文物因其制造过程、保存环境不佳而导致变形、缺失,最常见的就是因为长时间的氧化过程而产生透明的二氧化锡腐蚀物。这种二氧化锡腐蚀物不管是在展厅还是库房中都容易沾染灰尘而脏污变黑。1.2 锡的保存要求张承志先生1999年在保藏学原理一书中将腐蚀依环境、原理、破坏形式分类。在腐蚀环境中有大气腐蚀、土壤环境腐蚀、有机气氛腐蚀和电解质溶液腐蚀。若以腐蚀原理来分类,有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两种。以破坏形式分类,则可分成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其中局部腐蚀又可分为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选择性腐蚀等。局部腐蚀是最普遍常见且危害最大的腐蚀形式。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金属表面状态、温度、
5、时间。周宝中先生2007年在文物修复和辨伪一书中提到,锡器收藏保存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左右,不得低于13,以预防锡疫产生。对已出现锡疫的锡器应隔离单独保存,以避免锡疫的蔓延。并且特别指出锡器保管不能使用橡木材质的收藏箱,因为橡木会渗出有机酸挥发糅酸,会腐蚀锡器中的铅,导致锡器的铅不断析出并呈粉状表面脱落。1.3 锡的使用历史锡是人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就是一种铜锡合金,在铜中加入锡,可以使青铜材质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熔点降低,从而铸造出精细的青铜制品。中华先民制作青铜可追溯到夏商之际。锡石容易还原,冶炼比较简单,商代时已能够炼锡,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就曾出土较完整的锡块。宋史食货志中详细记载了
6、宋代全国锡矿的分布和官民共同参与分租承包的开采模式。福建泉州安溪县青阳下草埔宋代冶铁遗址就是当时官方设立的冶炼机构,该遗址在北大考古学院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含锡器物;被学术界认为是从福建出港的“南海I号”南宋沉船是目前发现的我国保存现状最佳、遗存数量最多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其上也有大量出水成型的锡器和锡锭等半成品。这些考古发现说明锡作为中华民族与世界交往的重要商品和文化信息是福建海丝文化重要的一环。中国古代炼锡使用竖炉,以木炭作为燃料,人力鼓风,熔融的锡即可以从炉内熔出。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有炼锡方法:“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精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锡器 保藏 展示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