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古道寻踪.docx
《陆羽古道寻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羽古道寻踪.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陆羽古道寻踪茶叶对于世界之影响,当不低于丝绸,当下已经有茶马古道Jr万里茶道等概念,并各自展开申遗进程。与茶圣陆羽相关的古道,很长时间都鲜为人知,而其对于茶叶文化传播的意义同样十分深远。古道串起千年茶时光有一类古道,主要用以串联历史主题事件或记录名人行踪,前者如美国的“自由之路”,后者如徐霞客古道、陆羽古道等。陆羽(约733804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创造出一套完整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并写下了划时代的著述茶经,影响世界的中国茶文化由此形成。追溯其生平,发现陆羽不仅是伟大的茶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谱牒学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他曾用二十余年时间实地考察唐代
2、的三十二个州,调研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后来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研究著述,增补修订茶经。在陆羽之前,茶仅仅是作为一种功能性饮料,人们更注重其提神醒脑的药用价值。陆羽发掘出茶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发扬光大,从此,饮茶品茗成为历代文人最为喜爱的生活方式,茶文化由此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陆羽开启的一代风气,不仅影响了后世,还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陆羽提倡的茶道东渡日本,日本的许多爱茶之人至今仍奉陆羽为祖师。陆羽一生东奔西走,到各地的茶叶产区进行考察,对各地茗茶的品种、地理环境、口味特色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品评,发现了许多优良品种,其中很多成为贡品。他还亲自种植茶叶,发明饮茶、制茶的
3、器具,研制茶叶的加工方法,改进茶叶的冲泡技术,从种植、生产、泡制的过程中加以改良,让茶的风味更加适合人们的需求,并且寄托了一种情怀和哲思。陆羽虽然一生未仕,但他在当时的文坛十分活跃。除了擅长诗歌,他还写了不少地理志、游记等作品,并协助颜真卿编纂过韵海镜源(一部集文字与音韵之大成的巨著)。除了茶经,陆羽留下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但僮有的几篇都是佳作。他与当时众多的文坛名人进行交游唱和,从他的友人皎然、颜真卿、皇甫冉等人的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陆羽在当时的声名和威望。从南到北,全国的茶叶产区陆羽几乎都曾涉足,在许多地方留下了遗迹和传说。他二十多岁离开家乡南渡,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在江浙一带活动,尤其是湖州的
4、妙西一带,是陆羽选择完成最重要论述茶经的地方,是他与众多好友尤其是皎然交游的地方,也是他的终老之地,当地有陆羽墓、三癸亭等遗迹留存。多年来,我们研究中国古道中与陆羽相关的部分,从湖州妙西地区开始,逐步整理出一个清晰的网状脉络,将其命名为“陆羽古道”。狭义的陆羽古道,指与陆羽在世时生活、游历相关的线性遗存;广义的陆羽古道,则指陆羽茶文化孕育、诞生、发展、传播、交流过程中所留下的线性文化遗产。关于陆羽生平的研究,已经有大量著述面世,但对陆羽古道这一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陆羽古道上能看到众多古迹,山间小路也依稀是当年模样。在古道上走一走,看看山水、树木,在陆羽墓前坐一坐,品品当地产的佳茗,千
5、年时光流转,而美好的事物一如往昔。湖州“茶圣”的第二故乡茶经八之出中记载:“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长城县顾渚山谷,与峡州、光州同;生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南、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木岭,与寿州、常州同;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这里所提到的地点,都是陆羽当时去考察过的茶区,很多地方今天仍是重要的茶叶产地。湖州是陆羽的第二故乡,除了他曾长期定居于妙西的妙喜寺,以及后来建造的青塘别业,湖州还有许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吴兴区幌山陆羽素与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颜真卿交好。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颜真卿官拜湖州刺史,颜真卿邀请当地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道 寻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