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传统乡村影壁文化的审美价值与保护.docx
《鲁西北传统乡村影壁文化的审美价值与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西北传统乡村影壁文化的审美价值与保护.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鲁西:1诡统乡村影壁文化的审美价值与耕摘要:影壁装饰有独特而丰富的地域特征、社会属性、历史文化及审美价值。本文从山东地域传统民居影壁装饰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现代民居影壁文化的缺失和保护原则等方面,阐述影壁装饰文化在鲁西北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掘民间传统文化记忆的作用和意义。关键词:鲁西北乡村传统影壁审美价值保护原则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在构成传统建筑空间的诸多要素中,影壁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备受关注。同时,影壁装饰作为一种显性文化符号,彰显出强烈的人文心性和审美价值。历史上,影壁在传统民居中被广泛应用,除去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祈福纳祥、驱恶辟邪之用意。然而目前,这一独特的艺术奇葩及传统技艺几乎很
2、少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现代乡村民居影壁更是失去了原有的风貌,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在于乡村传统文化记忆上的缺失。一、影壁的发展及现代研究据考古人员发现,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影壁雏形。历史上最早的影壁长241cm、高20Cm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在陕西省凤雏村建筑遗址中被挖掘出土,约有三千年的历史1。论语季氏中载有:“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2古代在宫室内起阻碍作用的矮墙称为萧蔷,现代通称为照壁或影壁。传统建筑文化尊崇礼仪,蕴含着委婉、含蓄之美与避讳、谦让的文化心理及秩序森严的等级观念。荀子大略中记载:“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
3、屏、不欲见内也。”3这说明在古代影壁等级制度明显,皇宫、府邸、寺庙才有设置影壁的权利,普通民居中不可以修建影壁。隋唐时期,影壁在注重精神功能基础上关注实用功能,不再仅为皇权贵族建筑而使用。宋朝时期,在传统民居中影壁以屡见不鲜,北宋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有两处对影壁形态的生动刻画。明清时期,影壁的形制和社会属性进一步固化,艺术造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后来,外在因素,如社会、经济、外来文化及战争等的影响下,影壁艺术渐渐走向衰落。直到我国改革开放、农业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影壁艺术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截至目前,在理论层面上,国内仅有卷数不多对区域性影壁文化的个案研究,尚且没有一本关于
4、影壁的完整著作。山东民居影壁探析作者张勇从影壁文化属性、社会属性角度,结合影壁功能与形式、工艺与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周祝英在五台山佛寺影壁艺术初探中对五台山地区大量影壁详细分类并深入分析;丰驰在大同古城民居中的影壁中对大同区域的建筑内涵、建造特征与文化意义做出了解读。这说明影壁装饰文化具有丰富的地域属特征、历史文化寓意及审美价值。二、影壁的文化寓意及其审美价值中国传统礼俗历史悠久,建筑中蕴含内敛的“隐”文化,影壁门内者称之为隐,门外者称之为避,影壁不仅遮挡院内景致,更有祈福祛邪的妙用。从风水学上讲,亦有“直来直去损人丁”的说法。此外,影壁还能够营造住宅氛围,烘托住宅恢宏气势,与院落、房屋建
5、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难以分割,在建筑学和社会学等方面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鲁西北传统乡村影壁,从精神上看,它反映着本地域齐鲁文化内敛、包容与燕赵文化的和乐、求是;从形式来看,它从属于乡土建筑建聚落体系的衍生空间,与居住生态环境交融和合。鲁西北乡村影壁装饰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常见于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包括:丰富的装饰性纹样、严谨而生动的造型形式和灵活的空间层次。(一)影壁装饰性纹样与文化寓意1 .植物花草影壁的植物花草装饰纹样及其文化蕴意丰富多彩。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莲花、牡丹、桃子、向日葵、艾叶、石榴等植物纹样是影壁中常见的装饰纹样,且大多以高浮雕雕刻手法围绕在壁身或壁座上。再有
6、就是将牡丹花、太阳花、荷花等花卉以圆雕装饰在壁顶的脊饰上。此外,葡萄、石榴、葫芦寓意多子多孙、人丁兴旺,梅花寓意品行高洁,翠竹寓意虚心有节。各类植物以独特的个性,内敛含蓄地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山东省栖霞县牟松野牟氏庄园被评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在牟家学堂正门门后有一面影壁墙,左侧雕有莲花盛开,右侧雕有竹子祥云,雕刻砌凿,工艺细腻精湛、美妙绝伦。2 .祥禽瑞兽祥禽瑞兽也是影壁装饰常见的题材。鹿、龙、鹤、鸡、马、狮、鱼、猪、蝙蝠、松鼠、鱼、鹊等动物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隐喻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鱼”与“余”谐音,“鱼”象征富贵,年年有余;“蝠”与“福”谐音,蝙蝠成为福气、长寿、吉祥、
7、幸福的象征。“鹿”与“禄”谐音,是福禄双全、大富大贵的象征;“松鼠”与“颂熟”谐音,松鼠吃葡萄的画面寓意丰收喜悦的场景。吉祥图样运用较多,如在壁座部分雕刻的“龙吻”图样,作为驱恶辟邪的祥瑞兽头。在传统民居影壁中“松芝鹿鸣”“梅竹鸡语”“鹤鹿同春”图较为常见。如:齐河孟氏大院的迎门影壁墙,其底部雕刻麒麟、龙、马等图案灵活生动,富有吉祥寓意,也彰显了孟氏家族在历史上显赫的社会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影壁装饰纹样有着明显的社会等级限定性,如龙、凤、麒麟、狮、鹤等形态仅限于封建统治阶层的宫苑、衙署建筑专用,一般百姓不能僭越。民间常见于鸡、鱼、蝠、鹿等俗物纹饰,充分体现了秩序森严的等级观念。3 .几
8、何纹饰几何纹饰具有抽象的文化隐喻性特征。如意纹、万子文、灯笼锦、龟背纹、盘长、步步锦、云纹、瓶形、回云纹、方胜、冰裂纹等,折射出民间丰富的人文心性内涵。如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章丘朱家峪,其朱氏家祠外院有一面大影壁,在其两侧另有两块镶嵌石碣的小影壁对称摆放。大影壁正中镶嵌由九个方孔铜钱构成的“八方进宝”几何图形,由青砖拼雕而成,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自成直线。其寓意是警醒后人,为人处世要走正道,切记“不以其道”,方可“八方进宝”。4 .人物文字影壁人物常见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典型形象的刻画,文字则以福、禄、寿、禧等美好寓意居多。如杨家埠“十美图”影壁,表现了古代妇女游春时放飞心境的生动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北 传统 乡村 影壁 文化 审美 价值 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