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docx
《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本方案防治对象为对松林造成严重危害的各种松毛虫。旨在对松毛虫防治起指导性作用。一、防治作业设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松毛虫防治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各地以乡镇行政区划为施工设计的基本单位。根据松毛虫生活史、发生面积、分布位置、以及危害程度,植被类型、自控能力等因素,将防治区划分不同类型,分类施策,分区治理。把治理面积、防治措施落实到小班,绘制施工作业图,编制施工作业说明。二、虫情监测: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方法参照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方法(试行)(国家林业局林造防200060号文件)执行。三、划类分区,分类施策:(一)划分发生类型:在调查的根底上,综合考虑林
2、分状况、林内植物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天敌及其控制害虫能力以及人为破坏轻重、松毛虫发生特点诸因素,按相对集中的原则,将松毛虫发生区划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三种不同类型区。各类型区划分依据如下表1所示。(二)分类施策:不同的发生类型区因其松林状况、地理气候环境、人为活动以及监测防治技术水平等因素有较大差异,制定防治措施要区别对待。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以虫情监测为依据,以营林措施为根底,以生物防治为主导,集成、组装、配套使用先进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在有效控制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同时,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资源,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条件,逐步实现可持续控制。表1松毛虫
3、发生类型区划标准划类依据: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发生特点:在一个大发生周期内频繁发生偶然发生,发生年间隔在23年以上虫口密度在自然调控下对松林不造成损害的水平林分状况:中幼林、人工纯林集中连片在5000亩以上纯林集中连片在5000亩以下针阔混交林植被覆盖率:60%以下61%-90%90%以上天敌:种类和数量低于本地区松林内的平均值,控制能力低种类和数量高于本地区的平均值,有一定控制能力种类和数量丰富人为破坏:管理粗放,人为破坏严重人为破坏较轻人为破坏很少多样性指数:低于本地区松林内的平均值高于本地区松林内的平均值高海拔高度:400米以下400600米600米以上原则上把常发区划为重点治理区,偶发区
4、划为一般治理区,安全区划为生态保护区。1、常发区:以林分改造和封山育林为基本的策略,加强监测预报,采取措施控制虫口密度,使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逐步向偶发区过渡。(1)全面封山育林。(2)改造虫源地。(3)对松毛虫重度、中度危害林区,采取喷施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松毛虫病毒制剂、阿维菌素、仿生药剂压低虫口密度。有限度地在小范围内使用触杀性的低毒化学药剂。(4)对轻度危害、有一定自控能力的林分采用封山育林、施放白僵菌等生物药剂、招引益鸟等措施或相结合的措施。2、偶发区:注重虫情监测,严密监视虫源,定期调查和林农查虫报虫制度。采取预防为主,重点除治的策略。实施封山育林,加大管护力度,培育混
5、交林,保护利用天敌,稳定虫密度,提高林分自控能力,逐步实现由偶发区向安全区转化。对偶发区大面积的治理主要采用施放白僵菌、招引益鸟、释放(招引)寄生蜂等预防性措施;发现虫源中心,及时用仿生制剂、松毛虫病毒、Bt,阿维菌素等控制。3、安全区:加强林木保护管理和合理经营利用,保持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防止现有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加强监控,不轻易施以药剂防治。四、防治指标确实定:防治指标以发生虫口密度(虫情级)为主,结合林间天敌状况和林分被害情况而定。一般虫情级为3级以上,当代可能造成松针损失30%以上,而目前松林未出现严重为害的发生区作为当代防治重点;越冬代防治的虫情级可适当低1-2级;一般蛹、卵期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松毛虫 防治 技术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