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诊治.ppt
《骨关节炎的诊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关节炎的诊治.ppt(7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骨关节炎的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v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v骨关节炎被WHO组织称为“不死的癌症”,患病后关节出现肿、痛、积液、僵直、活动困难等症状,令患者痛不欲生,更会导致残疾。最令人头疼的是:久治不愈,极易复发。v1999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式批准把2000年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10年”,并把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国际关节炎日”。骨关节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关节病变正常骨性关节炎(OA)关节囊关节软骨滑膜骨关节囊增厚软骨下骨硬化软骨下骨囊性变骨赘滑膜肥厚骨轮廓改变软骨退变骨关节炎病理表现v OA的发生与关节局部因素
2、、全身因素及个体遗传素质均有密切的关系。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压力和磨擦损伤可能是骨性关节炎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证明,直接的压力作用可使动物的关节软骨细胞激活,引起蛋白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导致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中胶原等蛋白的降解及炎性介质增加。肥胖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增加即与这一机制有关。此外,随年龄增大,关节周围韧带松驰、神经反射减缓及外伤等均可致关节不稳,造成软骨的压力不平衡及损伤,进而出现软骨细胞激活、蛋白酶类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v 除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外,骨性关节炎的另一个诱发因素是不同原因所致的软骨下骨组织细微结构的异常。临床研究发
3、现,不少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变化之前即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等X线改变。反复的关节微创伤可引起软骨下骨组织的微骨折,并引起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和代谢的变化、骨硬化及骨赘形成。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v OA基本病变主要发生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滑膜,其病变的特点为致炎性蛋白和酶类分子增加,以及炎性抑制性因子的减少。v 一方面,软骨细胞受不同因素的作用活化后产生I、IIa、III、VI、X型胶原明显增加,以及这些胶原成分的降解增强。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致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自由基等的水平显著升
4、高。这些炎性成分又可作用于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及其周围组织进一步促进致炎因子的产生,终至出现软骨破坏。v 另一方面,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基质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明显减少,软骨细胞及滑膜的IL4、IL10及和IL13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产生水平降低,使这些细胞因子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IL1的作用减弱。v 因此,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病变进展与致炎性因子的增高和炎性抑制因子的水平减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v 近几年的研究提示,OA患者的病程早期即出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保护和修复现象。主要的发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骨性关节炎者软骨细胞、软骨下骨组织及滑膜中的血小板获得性
5、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和转化生长因子(TCF)-b的水平升高。这些因子与基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因而可减缓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损伤的发生。但是,这些生长因子水平的升高同时参与了骨硬化及骨赘的形成。第二,OA的软骨下骨组织代谢增强,骨生成蛋白(BMP)-2等生长因子产生增多。BMP-2对软骨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远不足以抵消本病中致炎因素等对软骨的损伤。同时,IGF-1等的促软骨修复作用也受到其受体或结合蛋白的抑制。因此,上述生长因子在OA的保护及修复作用并不能阻止OA的病变进展。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炎性抑制因子包括TIMP、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关节炎 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