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docx
《灸法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灸法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灸法临床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一.艾炷灸临床施灸,首先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病人的体位平正舒适,并嘱患者不可变动体位或姿势,这不仅有利于准确定穴,而且还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无使倾倒,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立点则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一)着肤灸法着肤灸法又称直接灸法,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因其灸后皮肤不溃烂化脓,不遗留疤痕,故还称“无疤痕灸”o其操作过程如下:1.选择体位和定穴:据所需施灸的部位选择舒适平正的体位,体位放妥后在上面正确点穴(可用圆棒蘸龙胆紫或墨笔在穴位上点作标志)。2,安放艾
2、炷:艾炷安放时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液或凡士林,以增加粘附作用和刺激作用。然后在其未干期间将艾炷放在穴位上。3.燃艾施灸:用线香点燃艾炷。虽然艾炷在皮肤上直接灸治,但不可灼伤皮肤,待艾炷烧至一半,病者感觉皮肤发烫时即用镶子将艾炷夹去,另换艾炷再灸,直至灸满一定壮数为止。灸后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二)隔物灸法施灸时在艾炷与皮肤间隔垫某些物品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热时则换炷再灸,直至皮肤红润为度,这种方法称隔物灸,又称间接灸法。所隔物品因病而设,或切成片,或制成药饼,或研成药末。现介绍几种常用隔物灸法:1.隔姜灸:切取生姜一片,约0.3Crn厚,用针穿刺数孔,放于所灸部位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提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灸法 临床 操作 规范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