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端午粽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2.docx
《9端午粽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端午粽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2.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9端午粽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端午粽(第二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节,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箸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
2、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2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端午节的感受还不太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粽子、端午节和屈原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3 .目标确定(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箸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箸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2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3)会写“米、分”等3个字。(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4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重点词语。难点: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传递的情感。5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教师活动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快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2.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课件出示词语)3.小时候的“我”为什
4、么那么爱吃粽子?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活动1.举手抢读生字。2.分小组读词语。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漫长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伸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更是对上节课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环节二:诵读课文,品位内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抓住重点,指导朗读。(1)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总会”的意思就是一直都这样。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已经成为我们的习俗。2.朗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端午粽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_2 端午 第二 课时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表格 _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