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利史(2024年).docx
《太湖水利史(202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湖水利史(2024年).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太湖水利史太湖流域北到长江,南到钱塘江,东至海,西至石臼、固城等湖。隋唐以前多开发湖西塘堰灌溉及湖北边的水运。唐中期以后湖东多水地区的塘浦及围田迅速发展,形成河网化地区;但向江海排水的问题更为突出,成为宋元以后近千年的治水重点。同时海塘、江塘工程也迅速开展(见中国海塘史)。太湖流域的水利发展可分四个时期。早期开发。先秦及秦汉时期(221年以前)。这一时期各类水利事业文字记载虽少,但水利事业已开始发展,并显示出多雨多水地区的特点。航运。相传商末吴泰伯曾开泰伯渎。春秋后期修胥溪、胥浦、蠡渎等。吴王夫差时水运已可自钱塘江通长江,太湖向西通长江可能有中江水道等。秦汉时江南运河已初步形成。塘堰。最早的塘
2、堰是东汉熹平二年(173)余杭县(旧治在今杭州西)县令陈浑于县南修上下二湖,名南湖,蓄苕溪水灌田千顷。唐代重修,后代经常维修,近代逐渐淤废。第一次大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这时太湖水利发展迅速,重点仍是航运及灌溉。水道渠化。三国吴开破冈渎,始有堰块记载。东晋南北朝时,大量修建,渠化河道,堰域过船常用畜力拖拉。当时河道上公私堰堞都大量修筑,过船收费,形成一种苛捐杂税,梁代曾明令毁废不少。塘堰灌溉。本时期的塘堰灌溉大量发展。三国吴曾在海昌(今海宁)开发水利屯田。相传赤乌二年(239)还修过句容西南的赤山湖。永安三年(260)曾开丹阳湖田,筑浦里塘,因工程量大未成功。西晋开练湖灌溉。东
3、晋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农业和水利加速开发。大兴四年(321)筑新丰塘(在今镇江东南35里)灌田800顷。相传东晋时还修过湖州荻塘,灌田1000顷。刘宋时建湖州吴兴塘,溉田2000顷。长兴西南15里的西湖亦开于南朝时,灌田3000顷。南齐建元三年(481)萧子良曾提出南京以南各县旧塘堰很多,整修后可垦荒熟田8554顷。排水。刘宋时出现太湖排涝工程。元嘉二十二年(445)吴兴人姚崂因吴兴常闹水灾,经过20年的调查研究,提出由芝溪向东南开渠排水入杭州湾的方案,工程未成功。到梁中大通二年(530)又大致根据原建议施工,收到一定效果。河网化及围田发展期隋唐至南宋时期(5891279)。河网围田是太湖最
4、见特色的水利。塘浦河网包围的田块,即形成围田,后又称坪田(见用垸)。塘浦入江或入海口门常建闸控制。太湖东部多水区及西部丹阳、石臼等湖区河网围田规模最大。河网的构筑。太湖区的河网由纵浦横塘水道构成。先秦的固城坪,孙吴的浦里塘是否河网形成的母田或最早的塘浦,只能从名字上猜测,唐中叶才有河网修建及围田的确切记载。广德元年(763)开浙西(太湖流域)屯田水利三处。其中嘉兴一处最大,当时开挖沟渠,修筑塘岸。自太湖至海边曲折一千多里构成能灌、能排、能通船的河网系统,形成纵有浦,横有塘,岸上有路,水内有船,故交通十分便利。骨干塘浦的开浚。太湖流域排水入海,古有三江之说,但解释不一。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中有松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湖 水利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