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
《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中轴线自北向南贯穿北京城市中心,被誉为“北京城的脊梁和灵魂”。几百年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曾在中轴线上留下足迹,其中多位外国使臣、旅行者、学者也曾徜徉于此。尽管古代没有“中轴线”一词,但在他们的著述中对中轴线的景致却有所记述与赞誉。马可波罗游记提到中轴线及钟鼓楼、景山13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大都(今北京)度过了九年时光。在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中,就有关于北京城中轴线的记述:“在这四英里的广场内,建有大汗的宫殿。这座皇宫从北城一直延伸到南城,中间只留下一个空院,是贵族们和禁卫军的通道。”其中“从北墙一直到南墙”的“空院”为“贵族们和禁卫军行走的过道”,即元大都时期的中
2、轴线。作为中轴线上最重要建筑的皇城与宫城,马可波罗也有细致的描绘。皇城的南面开辟有五门,“中门最大,行人皆由两旁较小之四门出入。此四门并不相接,两门在墙之两角,面南向;余二门在大门之两侧,如是布置,确保大门居南墙之中。”而皇城南面最大的“中门”,即元大都中轴线上的丽正门,明代向南移至今天正阳门(前门)的位置。马可波罗还记述了今天中轴线北端的主体建筑钟鼓楼:“城之中央有一极大宫殿,中悬大钟一口,夜间若鸣钟三下,则禁止人行。鸣钟以后,除为育儿之妇女或病人之需要外,无人敢通行道中。”其中的“大宫殿”,即元代的齐政楼,始建于至元九年(1272年),初为中心阁,其位置在今鼓楼稍东,为城中击鼓敲钟报时之所
3、。马可波罗也提到中轴线上的景山:“北方距皇宫一箭之地,有一山丘,人力所筑,高百步,周围约一里。山顶平,满植树木,树叶不落,四季常青君主并命人以琉璃矿石满盖此山,其色甚碧,由是不特树绿,其山亦绿,竟成一色。故人称此山曰绿山,此名诚不虚也。山顶有一大殿,甚壮丽,内外皆绿,致使山树宫殿构成一色,美丽堪娱。”金定都北京后,在辽初创的基础上兴建宫殿,土丘被堆成了一座小山。元初修建大都时,在小山上广植草木,遂称“绿山”“青山”,明代称“万岁山”“万寿山”,清代称“景山”。尽管马可波罗对中轴线的记述极为简单,但给我们大致勾勒出700多年前中轴线上的布局。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鄂多立克于元泰定年间(1324-13
4、28年),在北京留居三年,他称这座城市是“高贵的城市“。其所著鄂多立克东游录对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也有记述:“大宫墙内,堆起一座小山(今景山),其上筑有另一宫殿,系全世界之最美者”利玛窦称中轴线“一直穿过城市的中心”从明代开始,到中国传教与旅行的外国人逐渐增多,而北京作为国都,是他们的必访之地。1598年与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前后两次进京,并在北京生活了十余年。其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便有关于北京中轴线的记载:“皇宫建筑在南墙之内,像是城市的一个入口,它一直延伸到北墙,长度贯穿整个城市,并且一直穿过城市的中心。城市的其余部分则分布在皇宫的两侧其建筑的雅致和优美由于它细长的线条而显得突出。”4
5、00年前,利玛窦便把北京中轴线的走向记述得格外清晰。1648年,葡萄牙籍传教士安文思到达北京,此后在北京度过了29年。他在中国新史中对北京城市中轴线也有非常详细的记载:“皇城内有二十座宫殿,它们从北到南呈一直线”;“在皇城外层和南城墙之间,乃主要城门所在之地,有一个属于皇宫的大场地,按如下方式设计:当你进入城门,就遇到一条宽而整齐的街道,它本身与城墙一般长,在你穿过它之后,即进入一值I四周有大理石栏杆的方形广场”;“(大清门)有三扇大门及三个很长、很大的拱形圆顶,其上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厅。这些门除皇帝本人出城外从不开放。在这第一座殿的那边,是一个宽大的庭院,两边饰有由两百个柱支撑的廊,从门口观看
6、显得宏大和悦目。这个庭院宽有两箭之距,其长超过两倍火枪射程,北接著名的长安街,横跨两厅门。这两厅门得名于它们所在的街道,头一座门叫作长安街东(左)门,另一座门叫作长安街西(右)门。”他将皇城外(今天安门)至南城墙(今前门)一段的中轴线记述得清清楚楚,包括长安街、棋盘街、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大明(清)门等。1654年,荷兰使者约翰尼霍夫出使中国。从他绘制的北京皇城平面图中可看到一条清楚凸显的主轴线。在这条南北向轴线上,布置有诸多宫殿。除了这条南北向的纵轴线外,还有一条东西的横轴,呈现出十字交叉的平面布局。其“纵轴线”为今天的中轴线,而“横轴”为今天的长安街。他在荷使初访中国记中记述到:”这个皇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人 笔下 北京 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