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突破图形与几何教学难点的应用 论文.docx
《微课在突破图形与几何教学难点的应用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在突破图形与几何教学难点的应用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微课在突破图形与几何教学难点的应用【摘要】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改变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其内容具体、主题突出的显著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应用作了一些研究。【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图形与几何”技术改变课堂,微课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它满足了教师差异化“教”和学生差异化“学”的需求,使具有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能“我行我速学数学,使教师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有了新武器。教师和学生合理的使用微课,使,教和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一、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 .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10分
2、钟,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教师可以针对一个知识难点,详细讲解。例如,推导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这一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沿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很多学生对这一点觉得很难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和录屏软件制作一个简短的微课,动画展示圆柱体侧面沿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用闪烁动作来强调底面圆周展开后和长方形的长完全重合,来说明圆柱体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让学生可以非常直观、透彻的理解知识难点。2 .微课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接受能力和数学水平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慢速观看或反复观看短视频,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甚至可以和家人一块看视频,
3、以达到理解所学内容的目的。二、微课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1 .帮助学生体会、理解变与不变思想。张奠宙教授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变与不变思想的渗透。”在变化中寻找不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变与不变为主线,让学生在“变化”的知识中找到“不变”的知识,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境界。例1一个长方形的长若增加5厘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厘米,若原长方形的宽增加5厘米,面积就增加60平方厘米。求原长方形的面积。分析:长方形的长增加5厘米,宽不变,增加的部分是一个长方形,面积是40平方厘米,405=8(厘米),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原长方形的宽增加5厘米,长不变,增加的部分也是
4、一个长方形,605=12(厘米),就是原长方形的长。128=96(平方厘米)为所求。解答(605)(405)=96(平方厘米)例2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用这根铁丝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在在长方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中,围成图形的形状变了,不变的是这根铁丝的长度,即长方形的周长等于正方形的周长。解答(10+4)24=7(厘米)77=49(平方厘米)在变化的过程中常常有相对不变的东西,我们紧紧抓住变化中不变东西,往往正是这些不变的东西,把变化中的不同数量联系起来,使我们认识变化过程的本质,帮助我们顺利解决问题。2 .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
5、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例1在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学生通过操作,很容易得出两个结论:当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当两条线段之和小于第三条线段时,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但是当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结论(因为测量有误差,哪怕误差非常小,学生得出的结论也会出错)。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以先让同学们想象,学生会得出结论:两条短线段和第三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课在突破图形与几何教学难点的应用 论文 突破 图形 几何 教学 难点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