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与公众对话:探析清代“散体”判词的法理与文风.docx
《裁判文书与公众对话:探析清代“散体”判词的法理与文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裁判文书与公众对话:探析清代“散体”判词的法理与文风.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裁判文书与公众对话:探析清代“散体,判词的法理与文风“散体”判词肇始于唐宋时期,兴盛于明清两代。其文风不拘泥于遣词造句、押韵对仗,判词聚焦案件事实,侧重定分止争、说理宣教。此种转变,进一步拉近了司法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对于维护当时社会的稳定、增进了亲族和睦、打造无讼社会有着积极意义。清代距今仅隔百余年,观其司法制度却有沧海桑田之感。探析清代“散体”判词的法理与文风,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对于当代的司法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文辞简练、通俗易懂中国古代判词形式多样,以语体形态进行划分,可分为“语判”和“书判二魏晋以前,多为语判。李唐时期,书判逐渐增多。受当时文风影响,多为骈文
2、判词。骈文判词大量运用典故,通篇采用四六句式,行文追求对仗和押韵,以唐代诗人王维流传于世的骈文判词为例,全文如下:题:安上门应闭,主者误不下键(大意:皇城东南边大门应当关闭,管理人因为疏忽而没有上锁)。对:设险守国,金城九重;迎宾远方,朱门四辟。将以昼通阡陌,宵禁奸非。眷彼阍人,实司是职。当使秦王宫里,不失狐白之裘(取自“鸡鸣狗盗”典故);汉后厩中,惟通赭马之迹(出自汉书武帝纪中“汗血马”典故)。是乃不施金键,空下铁关。将谓尧人可封(同成语“比屋而封”出处,代指民风淳朴),故无狗盗之侣(同“鸡鸣狗盗”典故);王者无外(出自公羊传,意为“天下归一”),有轻鱼钥之心(芝田录:门钥必以鱼形,取其不瞑
3、目守夜之意)。过自慢生,陷兹让误。而抱关为事,空欲望于侯嬴(取自“窃符救赵”典故);或犯门有人,将何御于臧纥?(出自左传臧纥“闯关出逃”故事)固当无疑,必置严科。作为唐代骈文判词的代表作,通篇引用了大量典故,从正反两面论述了玩忽职守的行为不可饶恕。文字对仗工整,朗朗上口,体现出作者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是,骈文判词修辞过多,过于追求押韵和对仗,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往往存在事实表述不清、定罪于法无据等问题。如明代官员、学者徐师曾认为:“(骈判)其文堆垛故事,不切于弊罪,拈弄辞华,不归于律格。”唐宋时期,韩愈、欧阳修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也是直陈骈文之弊病,倡导散体文,讲求文章要
4、言之有物,以此改良当时文坛华而不实的风气。伴随着古文运动的兴起,判词的文体变革也随之而来。两宋时期,“散体”判词逐渐流行开来。到了清代,政局总体趋于稳定,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使得人口数量激增。商品经济繁荣、人员交往密切的背景之下,民间诉讼亦随之增多。因应社会形势变迁之需要,这一时期的判词大多改采平白直叙,文字浅显易懂,内容简明扼要。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县级公文档案淡新档案中,如同治11年“仑仔庄民曾选控告房叔曾先寿霸耕抗租案”,详细记录了时任新竹县令下达的判词:“祖遗田业,按房均分。尔祖名下应得谷十石,自归尔父兄弟五人,每人二石。除长房曾岱外,其余四房自应照分,何以归尔一人支收
5、?此中是何缘故,词内未据叙明。且既按房应分之谷,曾先寿别无延欠,何以独欠于尔?惟恐另有别故,着邀房族妥理,勿遽兴讼J通篇判词仅百余字,采用散体文,通俗易懂,判词针对原告陈述的“事实”进行了明确回应,并提出了相应的疑问。内容上既无引经据典,也非长篇大论,更不刻意追求对仗押韵。无独有偶,纵览淡新档案中记载的各类司法案件,不仅判词,包括当事人提交的状词,大多浅显易懂,简单明了,即使涉及秀才、举人等“知识分子”的司法案件,行文也大同小异。事实上,清代地方官府对于当事人呈交的状纸都有既定格式要求,行文和字数亦有明确规定。既为官方规定,这也可以从侧面印证清代官府的诉讼文体与唐代引经据典、对仗押韵的行文有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裁判 文书 公众 对话 探析 清代 散体 判词 法理 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