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规范.docx
《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规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规范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在临床上表现为胸痛和急性循环障碍。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谱。在临床上根据实用原则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梗死演变过程,分为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指发病后4周以内。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iton,NSTEMI)的病理生理特点类似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一)临床表
2、现1 .前驱症状:急性心肌梗死部分病人发病前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其次是上腹疼痛,少部分患者有胸闷憋气、左上肢发麻、头晕、心悸、无力等。其中1/3有前驱症状的病人有体力负荷过重、运动过多、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诱因。2 .临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症状差异较大,最常见为持续性胸痛、胸闷(超过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通常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大汗和濒死感。胸痛多位于胸骨后、心前区,不典型可位于颈部、牙齿。少数病人胸痛不明显,而以胃肠道症状、晕厥、急性心功能不全、休克或猝死为起始症状而就诊.尤其多见于老年人。3 .体征:急性心肌梗
3、死病人体征因梗死面积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差异很大。梗死范围不大且无并发症者无明显异常体征。病情严重者可呈现急性重病容、出汗、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发细,心功能不全者呈半卧位或端坐呼吸。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第三或第四心音。少数病人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发生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室间隔穿孔者可在心尖或胸骨左缘听到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发生心律失常可出现心律不齐,脉搏搏动间歇。发生心功能不全和休克者可出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四肢循环障碍等。(二)辅助检查1 .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最早为对称性T波高尖,随之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以后可有病理性Q波和T波倒置,相邻两个以上导联出
4、现上述动态变化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肯定诊断意义。对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心电图出现缺血性ST段下移、T波倒置或有左束支传导阻滞,应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测定结果作出诊断。根据心电图特征性变化所涉及的导联可作出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间壁:V1.2;前壁V3-4;侧壁V56、I、av1.;广泛前壁Vi6I、av1.;下壁II、HI、avF;下侧壁HI、avFI、av1.V56;高侧壁I、av1.;正后壁V7.9,;右室梗死V3r5r右室梗死很少单独发生,多与下壁和后壁梗死同时存在,V32r的ST段抬高是诊断右室梗死相对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下壁梗死时ST抬高m11可用来诊断右室梗死,但敏感性
5、较低。2 .血清心肌标志物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时,细胞内多种随体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因此,测定血清心肌标志物活性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的程度和演变过程。常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标志物指标如下:(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8小时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2)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能(CKMB):34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高峰,4872小时恢复正常。(3)血清天门冬酸转氨酶(AST):68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这些均为传统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标志物,但应注意有可能出现假阳性。(4)肌红蛋白(SMB):12小时开始
6、升高,48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恢复正常。(5)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24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高峰,可持续514天。肌钙蛋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其他血清心肌标志物测定。3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梗死相关血管所供应的室壁运动状态,检测心脏功能,心肌梗死并发症,如室壁瘤、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室间隔破裂、心包积液等。4 .胸部X线检查早期心功能不全时,可见肺淤血或肺间质性水肿。另外可明确有无心脏扩大和有无其他肺脏疾患。危重病人可进行床旁摄片。(三)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标准中的两条:1 .缺血性胸痛的临床表现。2 .心电图的动态变化。3 .心肌梗
7、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同不稳定性心绞痛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缺血严重到有足够量的心肌损害以至于能够检测到心肌损害标志物,例如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或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o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出现心电图ST段、T波变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有此心电图改变,通常也是暂时的。在临床上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危险度分层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决策的依据,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实践中主要根据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血清心肌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心肌梗死 诊疗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