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现场急救常识.docx
《震后现场急救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震后现场急救常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震后现场急救常识在应急现场救护过程中,必须迅速准确地对出血种类进行判断和做出正确的止血,才能有效地抢救伤员。出血的种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呈缓慢涌流状。(3)毛细血管出血:呈片状渗出,血色鲜红。确定出血部位:白天较容易,夜间则相对困难,应采用一问、二摸、三看的方法:一问:若伤员神志清醒时,可询问其受伤部位;二摸:可用手摸被血液浸湿的衣服,并要注意血迹的温度和黏度。三看:可借用手电光等各种光线,仔细观察伤员身体各部。判断出血程度:注意伤员全身情况的变化,出血多者常有以下特征:(1)皮肤和黏膜呈现苍白色;(2)脉搏细速,四肢发凉;(3)皮肤潮湿,全身衰竭
2、;(4)躁动不安,伴有烦渴;(5)严重者,有时可出现昏迷等。紧急止血方法包扎止血:一般限于无明显动脉性出血。小创口出血,有条件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创口,绷带或三角巾包扎。无条件时可用冷开水冲洗,再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如果创口较大而出血较多时,要加压包扎止血。包扎的压力应适度,以达到止血而又不影响肢体远端血运为度。指压法止血:用于急救处理较急剧的动脉出血。手头一时无包扎材料和止血带时。手指压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方法简便,能迅速有效地达到止血目的,缺点是止血不易持久。事先应了解正确的压迫点,才能见效。头顶部出血:一侧头顶部出血,用食指或拇
3、指压迫同侧耳前方颍浅动脉搏动点。颜面部出血:一侧颜面部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面动脉搏动处。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cm处。头面部出血:一侧头面部出血,可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在颈总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方向。颈部动脉在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肩腋部出血:用食指压迫同侧锁骨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搏动处,将其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前臂出血: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的搏动点。手部出血:互救时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胸襟横纹稍上处,内外侧(尺、挠动脉)各有一搏动点。大腿以下出血:用双拇指重迭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没沟中点稍下方股动脉搏动处。足部出血:用两手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踝关节处的足背
4、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填塞止血法:对软组织内的血管损伤出血,用无菌绷带、纱布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大块无菌敷料加压包裹。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垫子放在伤口的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止血带止血法:常用的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紧急情况下常选用绷带、布带(衣服扯成条状)、裤带、面巾代替。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在肢体的恰当部位如股部的中下1/3、上臂的中下1/3,用纱布、棉布或毛巾、衣服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将长的尾端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然后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尾端后,将尾端从止血带下拉过,由另一
5、缘牵出,系成一个活结包扎包扎伤口是各种外伤中最常用、最重要、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之一。包扎得法有压迫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固定骨折和减少疼痛等效果。在紧急情况下,往往手下无消毒药和无菌纱布、绷带等,只好用比较干净的衣服、毛巾、包袱皮、白布等。在紧急情况下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用生理盐水将伤口中的污物冲洗干净,再用经过高压灭菌的纱布包扎伤口就更理想了。包扎时不能过紧,以防引起疼痛和肿胀;不宜过松,以防脱落。绷带使用法1、环形法:将绷带作环形缠绕,第一圈作环绕稍呈斜形,第二圈应与第一圈重叠,第三圈作环形。环形法通常用于肢体粗细相等部位,如胸、四肢、腹部。2、螺旋反折法:先作螺旋状缠绕,待到渐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场 急救 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