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ocx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肝细胞癌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恶性肿瘤中肝细胞癌发病率位居第6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我国每年肝癌的新发病例近40万,同时有约36.8万的患者因肝癌死亡。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Iiverdisease,NAF1.D)等。随着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的全球性流行,NAF1.D和(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IcohoIicSteatohepatitis,NAS
2、H)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并逐渐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相对于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NAF1.D和(或)NASH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更隐匿,其病灶多为单个且体积较大,患者预后更差,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高达30%的NASH患者可出现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癌,约1/3的NASH相关肝细胞癌可发生于无肝硬化患者,提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程度可能影响NASH相关肝细胞癌的进展,但其发病机制与其他病因所致肝癌不完全相同。临床上尚缺乏针对NASH的有效检测手段和治疗药物,也无预防NAF1.D相关肝细胞癌发生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关于NAF1.D相关肝细胞癌发病
3、机制的研究,对于探索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NAF1.D相关肝细胞癌的药物和手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NAF1.D相关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与遗传、代谢、氧化应激、免疫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本文就近年来NAF1.D和(或)NASH相关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思路。一、遗传因素1 .基因多态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显示,一系列单核甘酸多态性(singIe-nucIeotidepolymorphism,SNP)位点与NAF1.D发生和疾病进展的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目前最受关注的SNP位点包括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域蛋白3(patatin-1ikephosphoIi
4、pasedomai-containing3,PNP1.A3)基因的rs738409c.444CG(p.1148M)位点、跨膜蛋白6超家族成员2(transmembrane6SuperfamiIymember2,TM6SF2)因的rs58542926c.449CT(p.E167K)位点和膜结合0-酰基转移酶结构域7(membrane-associated0-acetyItransferasegene7,MBoAT7)基因的rs641738位点。PNP1.A3p.1148M突变可破坏PNP1.A3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导致肝脂滴中甘油三酯的动员受损,引起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蓄积,进而引起肝细胞脂肪
5、变性。PNP1.A3在体外具有视黄醇棕桐酸酯脂肪酶活性,并参与肝星状细胞释放视黄醇。因此,PNP1.A3p.1148M突变可能通过破坏肝星状细胞释放视黄醇,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分泌减少,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而肝脏中视黄酸代谢物水平降低可促进巨噬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激活。虽然PNP1.A3在NAF1.D相关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明确,但PNP1.A3rs738409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显著相关。2007年一项以瑞典肥胖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携带PNP1.A3p.I148M突变的患者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了5.9倍。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晚期纤维化阶段(IS
6、hak分期为F3或F4期)和纯合PNP1.A3p.I148M携带是NASH相关肝细胞癌发生的强预测因子,且PNP1.A3p.I148M突变是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TM6SF2rs58542926c.499GA突变导致其编码的TM6SF2E167K蛋白在肝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途径中的功能丧失。选择性敲除TM6SF2后,小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增加3倍,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减少50%。在TM6SF2E167K变异体患者中,TM6SF2功能的丧失可能导致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增加。虽然部分关于TM6SF2rs58542926c.499GA(p.E167K)在肝癌发生中作用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但TM6SF2E16
7、7K变异体被认为与NASH相关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肝损伤有关。有研究发现MBOAT7基因下游的SNP与MAF1.D、炎症和纤维化的风险增加有关,并可能导致肝细胞癌的发生,然而,后续的研究中尚未发现类似的结果。因此,TM6SF2rs58542926c.449CT(p.E167K)和MBOAT7rs641738位点在NAF1.D相关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2 .表观遗传调控改变:表观遗传调控改变指在不改变DNA本身的情况下,通过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使基因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这种变化可改变DNA转录的能力。近年来,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在NAF1.D相关
8、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研究。Dreval等通过SteliC动物模型研究了小鼠肝脏基因表达和基因特异性DNA甲基化的改变,结果表明由异常DNA甲基化介导的微管蛋白B-2b链特异性过表达与NASH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微RNA(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的小非编码RNA,在调节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miRNA722是肝脏中最丰富的miRN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表达下调,而其缺失会导致肝脂肪变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miRNA-21、miRNA-29、miRNA-23.miRNA-155.miRNA-22kmiRNA-222,miRNAT06、miRNA-9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酒精性 脂肪性 肝病 相关 肝细胞 发病 机制 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