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docx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一、目标及思路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促进学科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实力,学校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五年的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省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二、指导思想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以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和项目资助相结合为原则,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推进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师资队伍“人才高地”的形成。三、遴选专业方向面向国家资源能源环境的重大需求,围绕低碳经济中的关键技术问
2、题和徐州市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装备制造、食品、能源、冶金、建材、煤盐化工)、五大千亿元服务业产业(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的研究方向,向省级以上重点建设学科专业等倾斜,同时兼顾其他学科专业,做到均衡发展。四、遴选名额第一期选拔不超过10名。第一期中期考核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确定下期选拔名额。五、遴选条件(一)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领导;专业基础扎实,自主创新能力强,有良好的科学道德,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受聘在教师岗,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64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授,或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9年9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三
3、)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具有鲜明的研究方向,为本学科前沿或符合国家、省、市重大需求,具有创新性并在学术或产业化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四)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五)教风端正,治学严谨,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且无任何教学事故。(六)2011年以来取得的科研业绩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本学科高水平、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本学科权威性刊物上;2、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通过鉴定或已经完成准予结题,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排名前
4、3名)。(七)对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巨大的教师可破格选拔。六、考核要求(一)培养期内考核目标需满足下列两类条件中各一条:1、人才及奖项类(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获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以上;(3)获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获省级教学名师奖;(5)获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6)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前3名)或二等奖(排名第1);(7)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前3名)或二等奖(排名第1);(8)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前3名)或二等奖(排名第1);(9)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3名)或二等奖(排名第1);(10)
5、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3名)或二等奖(排名第Do2、项目及成果类(1)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主持承担2项以上国家科研项目;(3)主持承担5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4)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SCI(II区)、SSCI收录3篇;(5)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SCEEI收录5篇;(6)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并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SCI、EESSCl收录3篇;(7)获得省社会科学基金,并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SCI、SSCl收录3篇,或CSSCl收录4篇;(8)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层次 人才培养 计划 实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