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的共性特征及不同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的共性特征及不同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的共性特征及不同要求为体现课程性质,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以六大学习任务群组织、呈现课程内容。但学习任务群只是手段,是教学内容呈现的方法,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其底层逻辑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随着对新课标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把注意力从探索承载内容的形式,转移到研究支撑课程内容的课程目标、学段要求上,力求由表及里,全面、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设计意图,厘清承载课程内容的六大学习任务群和构建课程目标体系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四大语文实践活动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推动
2、语文课程改革向深水区进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设置的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它们在语文课程架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就表达与交流这一语文实践活动而言,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有哪些共性特征、不同要求?又该如何针对其异同,精准发力,进行教学呢?一、共性特征与新课标注重结构化、整体性、阶段性的导向相符,三大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的共性特征在于课程内容统整化、目标要求层级化、涉及文类精细化。(一)素养立意:课程内容统整化从说、写:到“口语交际、写话、习作,再到表达与交流,将这一语文实践活动放到语文教育发展历史的轨迹中审视,可以发现,它不是概念表述的
3、简单替代,而是课程理念、内容体系的迭代升级。近百年,我国语文课程经历了知识本位时代知识一传授能力一训练理体系向素养本位时代实践一养成型体系的重大转变。知识本位时代,语文课程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机械学习、说写技能的单项训练。与这样的课程理念、定位相一致,课程结构是分裂的、细碎的。民国时期的语文课程标准,尽管要求口述和笔述联络,但在课程内容上,口述、笔述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语文教学大纲不提交流,口头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各自为政。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说话被放置于作文板块,口头表达与交流差不多销声匿迹。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试图整合知
4、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架构课程体系,并且将静态、单向的独白式说话变为动态、多向的口语交际,与写话、习作并立,但写话、习作、口语交际三者的目标要求仍是分开陈述的,没有跳出单项训练的困境。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大体延续了这一理念。2022年颁布施行新课标,则更加注重素养导向。众所周知,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靠琐碎知识、单项技能的叠加,而是依赖复杂情境中知识、能力的灵活、综合运用。新课标致力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提升的育人目标、课程取向,决定它必须注重课程内容的统整、关联,注重基于真实生活、复杂情境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设置。因此,新课标三大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用综合化、实践化的表
5、达与交流,代替原来单项的说写训练、割裂的口语交际”写话习作教学,意在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强化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内在联系,密切表达与交流的实践融合,注重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有机联系,强化养成,引导学生从静态的知识学习走向动态的实践活动,从分项、机械的做题走向综合、动态的做事从双基训练,到三维目标落实,再到核心素养提升,新课标通过课程内容体系的精心统整,实现了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重大跨越。(二)实践路径:目标要求层级化为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落实,三大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在注重内容体系横向统整的同时,非常讲究纵向目标要求的层级化、连贯性,使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横向关联、纵向递进、梯度分明,整体性与阶段
6、性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纵横交错的坐标,不断进阶,整体提升。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例,教学提示部分对表达与交流的目标、要求如表1所示。从表1罗列的内容可以看出,为引导学生借助提问、讨论、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理性精神,扎实提高思辨性表达与交流的水准,新课标特别注意学习目标、要求的循序渐进,提醒教师注意不同学段的特点,避免操之过急、求之过深。第一学段是思辨性表达与交流的起始阶段,关键在于让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提出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乐于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爱思好问的习惯,所以目标、要求以鼓励为主,不提其他要求,不设置实践障碍。第二学段则升级为自我表达,要
7、求借助口头、图文结合等形式,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和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第三学段再进一步,升格为注重证据与观点联系的更为辩证、有理有据的理性表达三层目标梯度分明,螺旋推进,使学生逐步提高思辨性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表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表达与交流”目标、要求学段目标要求第一学段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自由表达、充分表达自由表达第二学段引导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自我表达第二学段?!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理性表达再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讲故事这一表达与交流实践
8、点为例,其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特点,表现得也非常充分。第一学段只要求把读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出来就行;第二学段增加了具体、清楚、生动的讲述效果要求;第三学段则针对数字化时代语言学习方式的新样态,提出尝试用多种媒介方式记录、展示、讲述,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的要求。(三)语用旨归:涉及文类精细化新课标修订的一大亮点,是突破静态的文章学的范畴,从动态的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设置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替代原来的应用文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叙事性作品诗歌议论文等的学习。基于课程的素养立意,伴随语用旨归、功能意识的加强,与学习方式从静态的知识掌握、单项的能力训
9、练向动态、真实的语言实践的转型相一致,三大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活动涉及的文类,也从模糊走向清晰,从笼统走向精细。笔者梳理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活动所涉及的文类,详见表2o表2三大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活动所涉文类学习任务群“表达与交流”活动所涉文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短文、图文、标牌、图示、说明书、见闻片段、留言条、请假条、短信息、书信、日记、观察手记、访问记、科技说明文、小传、笔记、大纲、脚本、思维导图、多媒介文本、简单的研究报告、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实验:报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儿歌、童话、寓言、图画书、短小诗文、故事、散文、儿童诗、小说、影视作品、传记、戏剧、小小说思
10、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短文、故事、提纲、思维导图、短论、简评、表格、统计图、调查报告从表2可以看出,所涉文类多元、具体,指向明确,语境真实,表达与交流的目的、对象、任务、功用都很清楚。如此具体化、精细化罗列、指明文体类别,是为了保证三大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表达与交流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都可以言有对象,言之有物,言之规范,自然得体,互动有效,深入扎实,让学生积累表达与交流经验,掌握运用规律,提高言语能力,提升核心素养。这与过去淡化文体的取向、做法有很大区别。二、不同要求三大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是按教材所涉语篇类型划分的,它们基本覆盖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三大发
11、展型学习任务群虽然在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的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有共同的特征,但各自的定位、功用差别很大,教学要求、重心等当然应有明显的不同,因而必须细致区分,正确定位,精准施策,靶向发力。(-X旨向有用,关联生活凌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活动的要求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的价值,在于强化语文学习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语文,凸显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满足数字智能时代人们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实际需求,矫正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诗化、虚化的偏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课程价值、定位,从名称上就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
12、性阅读与表达两大学习任务群有明显的区分度。前者的表述词是交流,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与沟通;后两者的表述词是表达,注重的是个人审美体验、理性思辨过程中的自我表达。两相比较,更能看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三大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独特价值,也更能看出它在语文课程中无可取代的位置一一凸显实用功能与交际互动作用。为此,教学要引导学生注意内容的明确、思路的清晰、用语的简明,注意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的能力。交流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面对面现场交流,也可以跨媒介沟通,但都要应对自如,适当、妥帖。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
13、活,既是实用性交流活动的背景、源泉,又是教学实施的路径,更是语言实践的目的、旨归。为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表达与交流,应自觉从应试走向应需,主动接轨生活世界,无论是话题的选择、情境的创设、任务的设置、交流对象的确定,还是活动的开展、学业质量的评价,都要源于生活实际,并在真实、具体的生活中运用、检验,确保实用、有效。(二)聚焦审美,鼓励创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活动的要求与其他两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相比,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直接对接的是审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内涵。其载体是文学性语言文字作品,其旨趣在审美,包括审美意识的激发、润泽,审美经验的滋
14、养、丰富,审美趣味的确立、养成,审美能力的发展、提升,一句话,侧重发展审美语言素养。文学作品是作者艺术性地运用文学语言,表现自己个性体验、独特感受的结晶。相较其他语言类型,文学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力非常突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一学习任务群必须找准应有的定位,引导学生创意表达,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美好人性的养成奠基。关于创意表达,新课标描述为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其中创作的要求是第一次进入课程标准。要想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并尝试文学创作,就必须想方设法,发挥写作主体的灵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形式,表达个
15、性化的情思。为此,务必去除从众心理,打破陈见桎梏,解除各种束缚,突破僵化复制模式,爱护学生想要写、敢于写的冲动和热情,强化他们的求异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启发他们巧妙借助数字时代的各种媒介形式写作,让文学写作的选题、选材、立意、形式都充满创意,给个性写作、文学创作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三JS视思辨,强调理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表达与交流活动的要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直接对接的是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内涵,这是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框架体系第一次将重点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作为课程内容纳入。身处互联网、智能化时代,面对信息爆炸、人人都是媒体人的无序、多元局面,面对泥沙混杂、滚滚而来的各种资讯、各种声音,具备理性意识、批判精神、辩证思维,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各类资源的价值,中心明确、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地陈述观点、交流互动,智慧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负责任的表达者,对学生的当下和未来都是特别重要的。为此,新课标对思辨性表达与交流提出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的明确要求。为将新课标的精神真正贯彻落实下去,我们要从意识习惯、思维方法、能力水准等维度整体设计思辨性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全面发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一是培养学生好问、善思、乐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