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罗城民歌音乐特征及演唱特色研究.docx
《池州罗城民歌音乐特征及演唱特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罗城民歌音乐特征及演唱特色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池州罗城僦音乐新ff及演D髓色研究池州罗城民歌是皖南民歌的典型代表,在安徽的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重点从曲式、旋律、节奏、调式、歌词等方面对罗城民歌中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体裁的代表曲调予以分析,探究其音乐特征。同时对三种体裁的演唱特色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在新时期对罗城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助推作用。罗城民歌;音乐特征;演唱特色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北临长江,与安庆隔江相望,南连石台,西接东至,东邻青阳。罗城民歌是池州民歌的代表,罗城在贵池区墩上街道东南许桥、潼溪、渚湖姜村一带。据传罗城是因其地形四面环山,形如稻笋而得名。池州罗城民歌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地方音乐形式,上世纪六十
2、年代响彻江淮两岸,更是唱到了中南海。2007年罗城民歌以“贵池民歌”的名称列入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时期,急需我们对其进行整理、挖掘,加强对其音乐特征及演唱特色的研究,以更好地助推池州罗城民歌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1罗城民歌概况1.1 历史溯源众所周知,民歌小曲在明代盛行,池州的罗城民歌与其它地区民歌一样,在明代时期也得到了较为充分地发展。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风土篇“俗尚”条引池州郡志记载:“祀社毕饮、执手踏歌”。踏歌是我国古代民众且歌且舞的一种歌舞形式,这里计入“俗尚”条下,说明它已成为当时的风尚。池州府志在“时序逐疫”条中记载:“凡乡落自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轮迎社神于家装神像,
3、扮杂役,震以锣鼓,和以喧号工所谓喧号,虽是池州傩事活动中的喊断仪轨,其实也是池州民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之一。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活动家,池州人吴应箕在卷园诗集序中提到:“予邑民歌,诵之十年如一日,此其真诗在民间矣。”可见此时的池州罗城民歌对于诗人的影响已经十分深远。在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罗城民歌与时代并存,经历了由单一题材到内容丰富、音乐形式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1.2 近代简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5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工作方针下,罗城民歌的演唱及创作活动掀起了高潮。新老民歌手们常年活跃罗城的田间地头,通过歌手们传唱,罗城民歌在
4、整个池州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罗城民歌通过口口相传,加之良好的传唱氛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罗城民歌手,先后有姜秀珍、姜有喜、姜中文、钱华、钱立芳、刘正荣、王娟、吴丹、李芳芳等。1958年7月,在安庆地区举办的文艺汇演中,优秀农民歌手代表姜秀珍,带着罗城泥土的芳香,首次将罗城民歌唱出了池州。同年的9月,在安徽省举办的第一届音乐周汇演中,姜秀珍被安庆地区选拔到省城合肥参加演出,自此以后,贵池的罗城民歌响彻江淮两岸,与当时北方的花鼓灯,南方巢湖民歌被誉为安徽的“南歌北舞:1960年7月,姜秀珍作为安徽农民歌手代表,被邀请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文代会,把罗城民歌唱进了中南海,受到了国家第一代领
5、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亲切接见。此时,罗城民歌的传唱可谓达到全盛时期。文革期间,样板戏的排演逐渐取代了乡村的民歌演唱活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增多,致使罗城民歌的传承失去了基础,罗城民歌呈现出逐渐淡化的趋势。2006年6月,国家为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2007年,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布,罗城民歌以“贵池民歌”的名称被列入首批名录。2罗城民歌音乐特征罗城民歌从古唱到今,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年代劳动人民的心声,是劳动人民
6、聪明智慧的结晶。罗城民歌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特色浓郁。体裁有号子、小调、山歌、秧歌、风俗歌、歌舞说唱等,而主要形式为山歌、号子、小调三种。2.1 罗城山歌所谓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走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罗城民歌中的山歌内容广泛,结构一般比较短小。如山歌小妹今年十六岁曲谱:通过曲谱可以了解到,这首山歌的节拍为混合拍子,节奏也较自由,尤其是反附点、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及小切分节奏型的使用,使得曲调活泼欢快。罗城民歌中的山歌,
7、曲式结构一般为上下句的单一部曲式,且多是以徵调式为主的单一调性乐段。旋律以宫、商、徵、羽构成的四声音列曲调为多。在众多的罗城民歌山歌中,流传曲调最为广泛的当数“慢赶牛”调。当地群众对该曲调的解释为:演唱时领唱者类似在前面牵牛,和唱者跟在后面赶牛,慢慢悠悠,歌声持续不断,因此得名叫“慢赶牛工如慢赶牛曲谱:通过以上谱例可以看出,罗城山歌的“慢赶牛”调音域不宽,旋律流畅,曲调平和、徐缓,偶有七度音程的大跳。节拍则为混合拍子,曲式为上下句单乐段结构。旋律是由宫、商、角、徵、羽构成的五声徵调式音阶,节奏较规整平稳,宜于叙事,长于抒情。池州罗城的“慢赶牛”调与安徽省内其它地区“慢赶牛”有所不同。如与池州相
8、邻的安庆“慢赶牛”调,乐曲的主体部分通常是徵调式,但最后一句往往以突然转为羽调式来结束。皖西大别山区金寨县的“慢赶牛”均属羽调式。安徽滁州地区的“慢赶牛”则属于宫调式。在演唱形式上,罗城的“慢赶牛”可以独唱、齐唱,也可以一唱众和,相互交替,因此在音乐形式上又具有号子的特性。同时,由于罗城的“慢赶牛”节奏上比较规整平稳,旋律流畅起伏,又具有小调的特点,所以将罗城的“慢赶牛”归为小调也未尝不可。“慢赶牛”在音乐特征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是其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罗城“慢赶牛”的唱词中衬词、衬句较多,一般是上下句的结构。如耘田的唱词:大家哎一齐哎来耘草哎,欢歌那个笑语哟响喻喻;欢歌那个笑语,满天飘呀么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池州 民歌 音乐 特征 演唱 特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