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布鲁氏菌病防控科普知识.docx

    • 资源ID:1016501       资源大小:479.8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布鲁氏菌病防控科普知识.docx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它可侵害猪、狗、牛、羊、鹿、骆驼等动物,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的布病又称为"懒汉病""焉巴病千日病”。【临床症状】动物感染布病后,潜伏期约14天到180天。怀孕母畜容易流产,引发子宫内膜炎。患病公畜常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和关节炎等症状,影响生育,甚至能传染给同群母畜。人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烧呈现波浪热、多汗、浑身没劲、关节和肌肉疼痛,总想小便等症状。此外低下,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冉该病还可导致患者性能力低下,劳动能力备这些症状可营(与版状啊【传播途径】带菌母畜生产时,排出的胎儿、羊水、胎衣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人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死动物、病菌污染物、流产物或食入生鲜乳等病畜产品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感染布病的怀孕牛羊,其流产物或者仔畜携带有大量布鲁氏菌,这些细菌就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甚至健康皮肤进入体内感染人。市场上常常有商贩牵着牛羊现挤现卖奶制品,若这只牛羊患有布病,喝之前奶制品又没有充分煮沸消毒,也容易把细菌喝到肚子里,而感染布病。【易感人群】布病感染者主要是牛羊饲养人员、屠宰加工人员、兽医和检疫员等职业人群,这些人的感染概率最高。随着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普通人群的感染风险有增加趋势。【防范与控制】一要做好家畜的检疫检测。购买家畜必须经过检疫,确保家畜没有布病。引种、补栏、贩运、屠宰或利用牛羊进行实验研究时,首先看这批牛羊有无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二要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做好自我卫生防护。生活中接触牛羊等家畜的人员,日常工作要穿好工作服,带好口罩和手套,收工时将手洗净。参观访问、旅游观光人员,务必遵守养殖场所的防疫制度,不要随便近距离、亲密接触牛羊。接触后,要采取洗手、换洗衣物等卫生措施。牛羊奶一定要煮沸后再喝。生熟案板要分开,羊肉煮熟、烤熟后再吃。对那些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的肉,必须坚决做到不买、不吃、不接触,更不能卖给别人。出现布病疑似症状,尽快去医院检查。一旦确诊感染布病,需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切不可拖成慢性病,否则后果很严重。记住了这些,妥妥的。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布鲁氏菌病(BrllCeII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诊断2.1 流行特点多种动物和人对布鲁氏菌易感。布鲁氏菌属的6个种和主要易感动物见下表:种主要易感动物羊种布鲁氏菌(BrUCellamelitenSiS)羊、牛牛种布鲁氏菌(Brucellaabortus)牛、羊猪种布鲁氏菌(Brucellasuis)猪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ucellaovis)绵羊犬种布鲁氏菌(Brucellacanis)犬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nJCellaneOtomae)沙林鼠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人主要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2.2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2.3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2.4 实验室诊断2.4.1 病原学诊断2.4.1.1 显微镜检查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组织,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它菌为蓝色。2.4.1.2 分离培养新鲜病料可用胰蛋白琼脂斜面或血液琼脂斜面、肝汤琼脂斜面、3%甘油0.5%葡萄糖肝汤琼脂斜面等培养基培养;若为陈旧病料或污染病料,可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培养时,一份在普通条件下,另一份放于含有5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37培养710天。然后进行菌落特征检查和单价特异性抗血清凝集试验。为使防治措施有更好的针对性,还需做种型鉴定。如病料被污染或含菌极少时,可将病料用生理盐水稀释510倍,健康豚鼠腹腔内注射0.10.3m1.只。如果病料腐败时,可接种于豚鼠的股内侧皮下。接种后48周,将豚鼠扑杀,从肝、脾分离培养布鲁氏菌。2.4.2 血清学诊断2.4.2.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GB/T18646)2.4.2.2 全乳环状试验(MRT)(见GB/T18646)2.4.23试管凝集试验(SAT)(见GB/T18646)2.4.2.4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GB/T18646)2.5 结果判定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布病诊断结果的判定。2.5.2 具有2.1、2.2和2.3时,判定为疑似疫情,应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认患病动物。2.5.3 2.4.1.1或2.421或2.422阳性时,判定为疑彳以患病动物。2.5.4 2.4.1.2或2.4.1.3或242.4阳性时,判定为患病动物。2.5.5 符合2.5.2但2.4.1.3或2.424阴性时,30天后应重新采样检测,2.4.2.1或2.4.1.3或2.4.1.4阳性的判定为患病动物。2.5.5本标准的血清学结果判定,只适用于未免疫动物。3疫情报告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疫情,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3.2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后,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上报。4疫情处理4.1 发现疑似疫情,畜主应限制动物移动;对疑似患病动物应立即隔离。4.2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开展实验室诊断。确诊后,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下列要求处理:4.2.1 扑杀对患病动物全部扑杀。4.2.2 隔离对受威胁的畜群(病畜的同群畜)实施隔离,可采用圈养和固定草场放牧两种方式隔离。隔离饲养用草场,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点或人畜密集的地区。场地周围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栅栏。4.2.3 无害化处理患病动物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按照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4.2.4 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动物进行检测。4.2.5 消毒对患病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消毒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皮毛消毒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等。4.2.6 发生重大布病疫情时,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扑灭措施。5预防和控制非疫区以监测为主;稳定控制区以监测净化为主;控制区和疫区实行监测、扑杀和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5.1 免疫接种5.1.1 范围疫情呈地方性流行的区域,应采取免疫接种的方法。5.1.2 对象免疫接种范围内的牛、羊、猪、鹿等易感动物。根据当地疫情,确定免疫对象。5.1.3 疫苗选择布病疫苗S2株(以下简称S2疫苗)、M5株(以下简称M5疫苗)、S19株(以下简称S19疫苗)以及经农业部批准生产的其它疫苗。5.2 监测5.2.1 监测对象和方法监测对象:牛、羊、猪、鹿等动物。监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诊断方法,结合病原学诊断进行监测。5.2.2 监测范围、数量免疫地区:对新生动物、未免疫动物、免疫一年半或口服免疫一年以后的动物进行监测(猪可在口服免疫半年后进行)。监测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牧区县抽检300头(只)以上,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抽检200头(只)以上。非免疫地区:监测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达到控制标准的牧区县抽检1000头(只)以上,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抽检500头(只)以上;达到稳定控制标准的牧区县抽检500头(只)以上,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抽检200头(只)以上。所有的奶牛、奶山羊和种畜每年应进行两次血清学监测。5.2.3 监测时间对成年动物监测时,猪、羊在5月龄以上,牛在8月龄以上,怀孕动物则在第1胎产后半个月至1个月间进行;对S2、M5、S19疫苗免疫接种过的动物,在接种后18个月(猪接种后6个月)进行。5.2.4 监测结果的处理按要求使用和填写监测结果报告,并及时上报。判断为患病动物时,按第4项规定处理。5.3 检疫异地调运的动物,必须来自于非疫区,凭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调运。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对调运的种用、乳用、役用动物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调入后应隔离饲养30天,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5.4 人员防护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布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5.5 防疫监督布病监测合格应为奶牛场、种畜场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或审验的必备条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对辖区内奶牛场、种畜场的检疫净化情况监督检查。鲜奶收购点(站)必须凭奶牛健康证明收购鲜奶。5.6 和净化标准6.1 控制标准6.1.1 县级控制标准连续2年以上具备以下3项条件:6.1.1.1 对未免疫或免疫18个月后的动物,牧区抽检3000份血清以上,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抽检1000份血清以上,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检测。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羊、鹿0.5%以下,牛1%以下,猪2%以下。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各种动物阳性率均在0.5%以下。6.1.1.2 抽检羊、牛、猪流产物样品共200份以上(流产物数量不足时,补检正常产胎盘、乳汁、阴道分泌物或屠宰畜脾脏),检不出布鲁氏菌。6.1.1.3 患病动物均已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6.1.2 市级控制标准全市所有县均达到控制标准。6.1.3 省级控制标准全省所有市均达到控制标准。以下。6.2.1县级稳定控制标准按控制标准的要求的方法和数量进行,连续3年以上具备以下3项条件:6.2.1.1羊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在0.1%以下、猪在0.3%以下;牛、鹿0.2%6.2.1.2抽检羊、牛、猪等动物样品材料检不出布鲁氏菌。6.2.13患病动物全部扑

    注意事项

    本文(布鲁氏菌病防控科普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