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 资源ID:1048411       资源大小:63.2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1)业主的设计委托书2)工程范围内的地形图(1:500)3)重庆市涪陵区排水专项规划(2020-2035»4)可研、方案及初设阶段专家审查意见: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6)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2年版)7)涪陵区青龙山片区雨污混流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庆大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3年9月)8)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1.2主要规范及规程(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5)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072022)(6)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集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7)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OO13-2O18)(8)室外排水设冲标准(GB5(X)14-2021)(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O332-2OO2)(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1)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1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O8O5-2OI2)(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32-23)(15)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规划局2018.03.01)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7)重庆市建设工程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18)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2019年版)(19)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一一质身通病防治措施技术手册(2021年版)(20)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工程设计无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2、工程概况2.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青龙山片区雨污混流改造工程建设地点:垂庆市涪陵区建设范围:项目为涪陵区青龙山片区雨污混流改造工程,主要为水务局办公楼至鹅颈关段雨水管改造。本次设计中排水系统改建雨水箱涵B*H=1.5m*1.5m共677米,雨水箱涵B*H=1.8m*1.8m共542米,雨水箱涵B*H=2.0m*2.0m共406米,d600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共63米,以及雨水口和支管连接、土石方开挖、回填、路面恢复等配套工程。2.2 自然环境条件本项目地勘报告暂未完成,以项目附近地块地勘资料作为本项目自然环境条件参考:2.2.1 地形地貌项目位于涪陵主城区,市政道路发达,道路交通便捷。项目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坡角5-25°,局部发育陡坎地貌。场地无地表水体,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2.2.2 水文气象涪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早、夏热、秋多绵雨、冬干多雾的特点。据涪陵区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8.17C,极端最低气温-1.5C(1977年1月29日),最高气温43.0°C(2006年8月15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0.2mm,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最大年降雨量为16()Omn最小年降雨量为823mm,最大日降雨量为127.0Omme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含水层;土层富水程度受组成物质、分布位置和地形条件等影响。基岩裂隙水:岩性层为砂岩,砂岩为透水层,有利于汇水和渗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部分顺表层风化裂隙入渗补给地下水。由于岩性层为素填土、砂岩、泥岩,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赋存孔隙潜水和少量基岩裂隙水,向低洼处排泄。(3)地下水位勘察期间对各钻孔作简易抽水试验,将钻孔中钻探残留水抽出后,观测地下水的水位恢夏情况,终空后对各钻孔观测24小时,各个钻孔均未见地下水,说明在本次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总体较贫乏,在雨季场地土层和基岩强风化带中可能赋存少量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4)水土腐蚀性判定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无污染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In类,并结合经验判定,环境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2.2.6 不良地质根据调查和钻探,未见滑坡、危岩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地下洞室、采空区、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2.7 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工程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8),拟建管道为一般雨水管网,抗震设防标准为标准设防类。23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处于涪陵城区,道路交通发达便捷;水电供应充足,施工用水用电可就近接入;程控电话、移动通信、ADS1.宽带等通信齐备。工程区域建筑材料供应条件较好,砂石、水泥、钢材、碎制品等可就近购买。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和施工条件均已具备。2.2.8 排水概况根据汛期排查梳理,涪陵区排水系统存在以下问题:是管道过水能力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涪陵区的排水设施建设标准较低,设计断面小,导致管道过水能力不足,部分地方还存在雨污混流的情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排水需求。108mmo1.1 .3地质构造项目区内多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局部陡崖见基岩出露,岩层产状为240°1.8o,岩体中见两组构造裂隙U产状为110°1.80°,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515m,间距l4m;1.2产状为350°270°,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26m,间距35m。层面裂隙和两组构造裂隙均未见泥化夹层分布,结构而较粗糙,属硬性结构面。项目区内岩体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1.2 .4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与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J2s)砂质泥岩、砂岩组成,由新到老分述如下:人工填土:素填土(Q4mD,主要由粉质粘土和泥岩及砂岩碎块石等物质组成,粉质粘土含量约50%70%,碎块石含量约30%50%,次棱角状,粒径540cm,最大块径可达70cm,填土呈松散稍密状,稍湿,不均匀,为平场机械抛填而成。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钻探揭露土体厚度为0.8-l7.2m,最大厚度17.2m(ZK21)t不分钻孔未揭穿到基岩。基岩:砂岩(J2s-Ss):黄灰色,中细粒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岩屑、云母次之。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上部岩石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和短柱状,下部岩石完整,岩石属较硬质岩,岩芯呈中长柱状,为场地主要岩石。砂质泥岩(J2s-Ms):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和水云母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钻探岩芯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中风化带岩石完整,岩芯呈中长柱状,岩质软。基岩风化特征:基岩面特征:经钻探揭露,基岩面起伏较大,基本上与原地形起伏度致。基岩风化带特征:根据钻探资料,结合规范可划分强、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强风化岩石厚度l5m-4.8m,裂隙发育,裂面多锈蚀,岩芯呈碎块状,少量呈柱状。中等风化带:顶界埋深为3.8m-17.2m,岩芯呈柱状,采取率约为85%,岩质新鲜。1.3 .5水文地质(I)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勘察区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土层空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松散土层孔隙水:为第四系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区内地表覆土为素填土,素填土渗透性较强,为设计充分考虑该流域地形特点,保持原有雨水系统排水畅通。污水管道的设计与片区专项排水规划相吻合。设计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3.2 设计标准及参数表3.1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分类分项技术标准排水体制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潮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管径40Omm最大设计充满度0.65:管径5009Oomm最大设计充满度0.70:管径210Oomm最大设计充满度0.75。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排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粗糙系数n型料管取0.01钢筋混凝土管道取0.014,箱涵取0.015雨水系统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涪陵区暴雨强度公式1975(1+0.633IgP)口=(÷12,M7)<>-<1./S-hra2)设计暴雨重现期P周边地块取10年,般路面取10年,综令径流系数取0.7地面集水时间d根据汇水面枳和地形计算取得汇水面积F(hm2)分地块计算3.3 平面布置1)雨水管道平面布置沿太极大道改建条1.5x1.5m2.0x20m箱涵,起点接水务局办公楼现状dl2OO过街管,终点接鹅颈关百花路箱涵已设计雨水管,汇水面积67.68hm2o太极大道两侧现状d3OOd6OO雨水管保留,收集道路路面雨水,最后分段排入改建雨水箱涵。2)雨水排出口本次设计雨水排出口有处,雨水箱涵收集的雨水排入下游百花路箱涵已设计雨水管。二是排水设施老化。涪陵区的排水设施大都超期超限使用,设施严俄老化,容易出现故障,影响排水效果。三是排水设施损毁和堵塞。本次青龙山现状雨水沿山体冲沟布置,分别穿过太极大道直接排入下游地块中老旧箱涵,由于下游箱涵修建时间较早,现状箱涵堵塞,破损问题严重,导致下游地块内涝现象严重,需立即进行整治。现状太极大道雨水过街管分布3.4 规划排水概况根据重庆市涪陵区排水专项规划(2020.2035»,太极大道雨水最终排入百花路。根据规划,本次设计周边地块主要为居住用地。本次设计与规划基本保持一致。3、设计概况3.1 设计范围和原则1)设计范围结合道路修建,改建雨、污水管道,确保工程范围内的雨、污水分流。雨水管道的建设充分考虑该流域地形特点,雨水系统排水畅通。污水管道的建设与规划相一致。设计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则、规范及标准。结合规划片区的地形特点,设计方案力求合理、经济,并留有适当余地。(2)充分考虑片区近期和长远发展的结合,力求做到技术上(包括水力计算)近期可行,远期合理。(3)根据片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管线布置的地域地形条件,合理布置管网。管网建设本着便于施工、维护、管理的原则在管线布置时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尽量减少管道的埋设深度。(4)选用运行安全、管理方便、使用寿命较长、经济合理的管材,尽量减少工程投资。另外采用管材的性能必须符合本工程的使用要求,管材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5)结合道路的修建,改建雨、污水管道,确保工程范围内的雨、污水分流。雨水管道的30Omm厚砌块的正中或现浇混凝土井口下1518cm)。不锈钢膨胀螺栓采用MI2规格(直径12mm)带有挂钩的内迫型膨胀螺栓,挂钩弯折半径为7mm,胀管长度不小于50mm,固定螺栓的埋深及受力性能应符合膨胀螺栓JB-ZQ4763-2006K不锈钢膨胀螺栓的安装及防坠落防护网要求承聿能力2200kg。(2)浅型井当检查井深度

    注意事项

    本文(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