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推广建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085545       资源大小:10.0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推广建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实施方案.docx

    关于推广建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加快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现就我区推广建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以下简称互助社)工作提出如下方案。一、总体要求紧贴困难群众救助需求,推动我区村(社区)推广成立“救急难”互助社,主动、精准、灵活、高效地开展“救急难”工作,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救助及时”的良好工作格局。二、年度任务到2023年底,在全区四镇所有村及村改居社区全面推广建立“救急难”互助社,并开展城市社区试点建立工作,共至少建立26个。具体为:XX镇7个、XX镇7个、XX镇7个、XX镇6个。XX镇自行确定任务数。(一)规范进行成立登记。互助社应当有规范的组织章程,有固定的场所,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并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向区民政局申请登记为社会团体。互助社通常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社长(法人),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担任秘书长,成员包括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捐赠人。(牵头单位:各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区民政局)(二)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建立以政府补助、集体经济支持、社会捐赠为主要内容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建立区级专项补助资金,并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互助社成立登记时需不少于3万元的互助资金,通过三个渠道进行筹集,具体为:区级财政补助1万元,村(社区)级集体资金支持不少于1万元,动员社会捐赠不少于1万元。成立后开展救助所需经费,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和村级集体资金支持予以保障。各镇及相关村(社区)要加大筹资宣传力度,争取获得爰心企业、公益人士等社会力量的持续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各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民政局)(三)科学设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互助社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补充救助,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保边缘家庭、返贫监测对象、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给予应急救助。救助对象需具有本村(社区)户籍,或者有具有本村(社区)户籍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互助社根据救助对象困难情况制定救助标准,按照以资金救助为主、实物救助和转介服务为辅的救助方式,分类分档予以救助。一般情况下,补充救助不超过500元每人次,应急救助不超过1000元每人次。实施救助后,救助对象急难情况得到缓解但仍存在特殊困难的,互助社应当积极联系有关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实施有针对性地救助帮扶措施,包括发放救助金(物)或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帮扶服务。(牵头单位:各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区民政局)(四)简便高效开展救助工作。互助社开展救助工作一般按照个人申请(或主动发现)、审核发放、结果公示的程序进行。凡认为符合条件的村(居)民可以向居住地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材料主要包括申请表、有效身份证明、遭遇困难及经济状况证明(或说明)。互助社自受理(或主动发现)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并形成审核意见,审核后1个工作日内完成救助资金(实物)发放。情况紧急的,也可视情况给予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情况。施救完毕后,应将救助对象基本信息、救助原因、救助金额等事项,在救助对象所在村(社区)公开栏公示7天接受社会监督,并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做好救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救助情况按月报送给各镇备案。(牵头单位:各镇人民政府)三、保障措施(一)压实工作责任。开展在村(社区)推广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工作是健全和完善区、镇、村(社区)三级“救急难”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下一步在全区全面推广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做好准备和积累经验,各镇、各街道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精心选点,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各镇于4月28日前将“救急难”互助社的村(社区)名单报区民政局。(二)科学有序推进。各镇、各街道要切实把握好试点工作时机,坚持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按规矩办事。要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完善工作机制,积累工作经验,真正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切实把好事办好,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三)加大宣传引导。各镇、各街道要依托微信公众号、自媒体、会议、宣传栏等多种宣传载体和途径,广泛宣传成立“救急难”互助社的重要意义,深入解读互助社各项政策,及时介绍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充分调动起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的积极性。互助社可通过发放感谢信、赠送锦旗、展示救助案例等方式,充分转达受助人的感恩之情,大力弘扬“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关心、支持互助社的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推广建立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