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溶液的早期认识.docx

    • 资源ID:1122860       资源大小:9.4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溶液的早期认识.docx

    溶液的早期认识人类应用溶液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溶液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天然水就是溶液,植物和动物体内的液体也都是溶液。在古代,有关酱、醋、酒之类的东西,都属于溶液。尤其是在制盐的过程中,无论是海盐或井盐都要先尝试盐水的浓度以确定其开采价值。据有关记载,在4、5世纪时,希腊炼金术士辛内索CSyncsios制作了一种比重计,以测量酒、醋、牛奶、蜂蜜等水溶液的比重。到了6世纪,已经有了和我们现在所用的根本相同的比重计。11世纪初阿拉伯人比鲁尼a1.-Biruni对当时一系列液体和金属盐溶液所测得的比重数据,已经相当准确了。到了16世纪,化学开展进入了所谓医药化学时期,由于化学家摆脱了中世纪炼金术家的一些神秘观念的束博,化学研究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紧密的关系,因而有了较大的开展。在这个时期有很多人从事矿泉水的研究。由于各地的矿泉水的药理性能非常复杂,困而对它的研究也就促进了有关溶液的分析研究。于是对溶液中各种定性反响的认识也就逐渐的多起来。在此以前一些研究者只是简单地把一定量水蒸发干,称出残渣的重量,计算出矿泉水中溶解物质的比例。到16世纪中叶,人们那么进一步根据盐类的特征晶形,从溶液中使盐结晶出来加以识别。例如,德国医生李巴维(1.ibariusA1.540-1616)在1597年曾指出:确定水中深质的品种,可将水样蒸发浓缩,在其中悬一稻草或棉线,让溶质在它的上面结晶出来,从结晶的形状可以判断它是明矶还是硝石。可见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溶解和结晶的方法。关于利用化学试剂对水深液进行定性检验,大概在公元初就开始了。古罗马的普里尼曾介绍过用五倍子浸液检验胆肌溶液中的铁。后来李巴维便利用这个反响来检验矿泉水中的铁。他还发现铜盐溶液与氨作用时显现翠蓝色,因而可以用胆矶溶液检验水中的鼠。17世纪荷兰医生埃享尼乌斯Tachenius,0.1620-1690)系统地研究了五倍子浸液与各种金属盐溶液的反响。他曾用它来检验尿中的铁,以研究铁的排泄途径。他还用苏打溶液检验驱蛔药水中污染的物质钢。医生高克尔Gocke1.,约17世纪曾采用硫酸检验葡萄从贮器上污染的有毒物质。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依*前人的实践经验和自己的钻研,把当时的溶液检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编写了一本关于矿泉水的专著?矿泉的博物学观察?,相当全面地总结了当时的关于水溶液的各种检脸方法和化学反响。他研究制取五倍子浸液时发现,这种浸液滴入铁盐溶液,会使溶液变黑。他认为这种变化可以检验铁的存在。又由于这种溶液可以当作墨水用,于是他研究了制备的方法,确定了配方。后来人们沿用这个配方生产高质量的墨水几乎达一个世纪之久。他还研究了在硝酸银溶液里滴入盐酸,而生产白色的“月牙”氯化银沉淀的化学反响。并观察到这种沉淀在开口的容器里会逐渐变成黑色。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确证在所检验的物质里是否有银存在。后来由于氯元素的发现,这个反响便成为检脸氯的特效反响了。他还研究了沉淀作用的过程,解释了沉淀产生的原因。因为在当时化学界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当两种物质在溶液里相遇,彼此之间假设有“厌反感"便会发生沉淀反响,并以某种酸性物质在碱性物质作用下发生沉淀反响为例证。波义耳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种理论实际上是赋予物质以神秘的性质。他指出不仅锅灰碳酸钾)能从酸中沉淀出某种溶解的物质,而且“中性的硝酸银可自王水中沉淀出盐酸";"硫酸可从嵇中沉淀出珊瑚粉钙质。"他特别注意沉淀作用中量的变化,指出:更加普遍的情况是“在沉淀过程中,溶解的金属与一局部沉淀剂发生了结合,因此沉淀的重量常常超过原来溶解的金属的重量"。这种见解在当时显然是很先进的。波义耳对溶液中化学反响的研究,为分析化学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注意事项

    本文(溶液的早期认识.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