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征求.docx

    • 资源ID:114455       资源大小:104.26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征求.docx

    附件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前言根据水利部2019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14),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共6章和6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危险程度分级。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 .整合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2007)和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分级标准(SL718-2015);2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与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衔接,全国共分为东北黑土区、北方风沙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区、西南紫色土区、西南岩溶区和青藏高原区8个土壤侵蚀类型分区;3 .删除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的附录A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增加了附录B风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莫沫,乔殿新,丛佩娟,戴宁,李斌斌,刘宝元,符素华,张风宝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00053;电话:010-63204533;电子邮箱:bzh),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1总则52术语53基本规定64土壤侵蚀类型分区64 .1分区65 .2范围及特点65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95.1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95.2 重力侵蚀强度分级105.3 风力侵蚀强度分级105.4 复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116 土壤侵蚀危险程度分级116.1 水力侵蚀116.2 风力侵蚀126.3 滑坡136.4 泥石流13附录A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14附录B风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15附录C自然植被恢复年限19附录D气候干湿地区类型20附录E滑坡、泥石流潜在危害程度20附录F泥石流发生可能性21标准用词说明21.o.为规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和土壤侵蚀危险程度分级工作,科学开展水土保持,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水力侵蚀、风力侵蚀模数确定和危险程度等级划分。对重力侵蚀中的滑坡单体和复合侵蚀中的泥石流单沟提出了危险程度等级划分的参考方法。1.0.3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r0261)中国气候区划名称与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GB/T17297)1.0.4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GB/T20465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2.0.2土壤侵蚀危险程度植被遭到破坏或地表被扰动后,引起或加剧土壤侵蚀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亦称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程度。2.0.3抗蚀年限植被遭到破坏或地表被扰动后,除临界土层以外所有的土壤全部流失所需的时间。2.0.4植被自然恢复年限非耕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依靠自然能力,植被盖度达到有效盖度所需的时间。2.0.5临界土层厚度指林草植被自然恢复所需的最小土层厚度,一般按IOCm计。2.0.6侵蚀沟指由现代侵蚀过程形成的仍在发育的沟道,主要包括浅沟、切沟及部分冲沟,沟头和沟壁仍在发展,沟底无多年生植被覆盖或明显淤积下切。2.0.7干燥度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又称干燥指数。为某地一定时段内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利用D=0.16T210"CP表示。式中D为干燥度,T210为大于等于10的年积温,P为同期降雨量。3基本规定3.0.1本标准中涉及土壤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以及复合侵蚀(泥石流)。3.0.2水力侵蚀危险程度等级应按其地表裸露时,水力侵蚀对临界土层以上的土层的损毁或植被自然恢复难易程度进行判别。风力侵蚀危险程度等级应按地表形态遭受扰动后,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难易程度进行判别。3.0.3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强度分级,应以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判别指标,只在缺少实测及调查侵蚀模数资料时,可在经过分析后,运用有关侵蚀方式(面蚀、沟蚀)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各分级的侵蚀模数与水力侵蚀强度分级相同。3.0.4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强度分级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六个等级。运用面蚀(片蚀)、沟蚀有关指标进行分级以及重力侵蚀强度分级分为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五个等级。泥石流侵蚀强度分级分为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四个等级。3.0.5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危险程度等级分为微度、轻度、中度、重度极度五个等级。滑坡、泥石流危险程度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4土壤侵蚀类型分区4. 1分区4.1.1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与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相衔接。全国共分为东北黑土区、北方风沙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区、西南紫色土区、西南岩溶区和青藏高原区8个土壤侵蚀类型分区。4.1.2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中仅考虑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强度分级。4.1.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中发生风力侵蚀判定依据本标准5.3o4 .2范围及特点4.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范围及特点见表4.2.1。表4.2.1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范围及特点类型分区范围与特点I东北黑土区东北黑土区(东北山地丘陵区)是以黑色表层土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北侧、东侧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东南临图们江和鸭绿江与朝鲜为邻,西与蒙古国交接,西南至七老图山.浑善达克沙地-内蒙古高原一线,南抵辽河,主要包括呼伦贝尔草原、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长白山等地区,涉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4省(自治区),包括6个二级区,9个三级区。东北黑土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有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松嫩平原周围的低山丘陵、漫川漫岗区是主要的侵蚀沟分布区。II北方风沙区北方风沙区(新甘蒙高原盆地区)是以明沙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及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山地等,涉及新疆、甘肃、内蒙古和河北4省(自治区),包括4个二级区,12个三级区。北方风沙区以风力侵蚀为主,伴有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III北方土石山区北方土石山区(北方山地丘陵区)是以棕褐色土状物和粗骨质风化壳及裸岩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位于中国中东部地区,浑善达克沙地-吕梁山.中条山一线以东,桐柏山-大别山以北,北抵大兴安岭南端,东抵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主要包括淮河以北的黄淮海平原、辽河平原、沂蒙山及胶东低山丘陵、太行山、燕山以及伏牛山等,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10省,包括6个二级区,16个三级区。北方土石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有风力侵蚀。沂蒙山及胶东低山丘陵、太行山燕山以及伏牛山区是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IV西北黄土(WJ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是以黄土及黄土状物质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位于阴山以南,贺兰山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地区,主要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陕北高原、陇中高原等,涉及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晋陕黄土丘陵、陇东及渭北黄土台壕、甘青宁黄土丘陵、六盘山、吕梁山、子午岭、中条山、河套平原、汾渭平原,涉及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6省(自治区),包括5个二级区,15个三级区。西北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该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有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嫄沟壑区是水力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V南方红壤区南方红壤区(南方山地丘陵区)是以硅铝质红色和棕红色土状物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位于淮河以南,巫山-武陵山云贵高原以东,包括大别山、桐柏山山地、江南丘陵、淮阳丘陵、浙闽山地丘陵、南岭山地丘陵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沿海平原等,涉及江苏、安徽、河南、湖北、上海、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福建、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和台湾15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包括9个二级区,32个三级区。南方红壤区全部为水力侵蚀,其中赣南山地丘陵区、湘西山区、湘赣丘陵区、闽粤东部沿海山地丘陵区是水力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VI西南紫色土区西南紫色土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是以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紫色砂、页岩上发育形成的紫色土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位于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云贵高原以北、武陵山以西地区,主要分布有秦巴山山地、四川盆地、川西南山地等,涉及重庆、四川、甘肃、河南、湖北、陕西和湖南7省(直辖市),包括3个二级区,10个三级区。西南紫色土区以水力侵蚀为主,零星分布冻融侵蚀。该区紫色土物理风化强烈,通透性好,抗侵蚀能力弱,面蚀和沟蚀都十分严重,坡耕地是水土流失主要来源。VII西南岩溶区西南岩溶区(云贵高原区)是以石灰岩母质及土状物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位于横断山脉以东,四川盆地以南,雪峰山以西及桂西广大地区,主要分布有横断山山地、云贵高原、桂西山地丘陵等,涉及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4省,包括3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西南岩溶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有冻融侵蚀。其中四川南部及云南北部的金沙江流域、贵州北部山区、南北盘江及右江上游地区、云南南部的澜沧江地区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该区还分布有石漠化面积。VlII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区是以高原草甸土为优势地面组成物质的区域,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四川盆地以西的高原地区,主要分布有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柴达木盆地、藏北高原、青海高原、藏南谷地,涉及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和云南5省(自治区),包括5个二级区,12个三级区。青藏高原区以冻融侵蚀为主,伴有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全区分布,水力侵蚀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东南高山河谷和青海东部等地,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在昆仑山以南、申扎-曲麻莱一线以西海拔在400Om以上的地区。4.1.2 应将土壤侵蚀范围及强度视为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重视和利用土壤侵蚀动态监测评价的有关成果。5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5.1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5.1.1 不同侵蚀类型区水力侵蚀宜采用不同的容许土壤流失量,见表5.1.1。表5.1.1各侵蚀类型区容许土壤流失量单位:t(km2a)侵蚀类型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侵蚀类型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东北黑土区200南方红壤区500北方风沙区200西南紫色土区500北方土石山区20()西南岩溶区500西北黄土高原区1000青藏高原区500注:燕山重点预防区、永定河重点治理区、太行山重点治理区林地容许流失量500表5.1.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标准5.1.2 土壤水力侵蚀的强度分级应以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判别指标,见表5.1.2。侵蚀类型区侵蚀类型区强度分级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东北黑土区<200200-25002500-50005000-8000800

    注意事项

    本文(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征求.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