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世贞《登太白楼》原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
资源ID:1186847
资源大小:9.27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1王世贞《登太白楼》原文赏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王世贞登太白楼原文赏析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雷.白云海色躇,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泼济水流.【赏析】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生漫游天下,足迹遍布全国.后人为纪念他而修的“太白楼"何止一处!这首诗所题咏的“太白楼",在今山东济宁市,唐时为任城.李白曾在这里居住并受到县令贺某款待。此后这里就成为一大名胜古址.一说为安徽牛渚山采石矶太白楼.李白在天宝初年曾供奉,翰林,因此后人便以李翰林呼之。此诗称李"供奉"则又出于平仄合律的需要.诗开端两句,就打破了五律一般的写法,十个字一气贯注,作"昔闻李供奉,长魏独登楼”也!这是何等气势,简直画活了一个李太白,使人想起大画家梁楷笔下那个翘首长吟、旁若无人的诗仙形象,而这种天马行空的笔法,正是深得李白律诗神韵的。写李白就要像个李白的样子。王世贞先声夺人,诗就成功了一半.同时"昔闻"云云,意味若向往已久,暗藏有"今上”的意思(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不明说这一层,读者也心领神会.”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有了前二句活画出高蹈的形象,这两句是水到渠成。这一联作流水时,又该一气读出,"垂顾"二字,恰是李白登高俯视世俗的形象.(”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不是大诗人的自画像么.)"高名百代留"就字面意义而言,乃指此楼以“太白"得名;而骨子里却是在高声赞美:"永垂不朽的李太白,太白楼沾了你的光!任城沾了你的光!我4,虺些后代诗人,一齐沾了你的光!你足迹所至,目光所投,诗笔描绘过的地方,它的名称便神奇地闪光发亮,"这十字饱含激情,充满敬仰."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J元美登楼或许在一个秋天早上,故有"秋"、“曙"等字(也可以是虚拟).济宁太白楼隔海虽不太远,去泰山尤近,但还不至于看得见“海色"和泰山南"天门"。诗中写到它们,不过是坐役万景罢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写景的句子,仍具太白的手眼,它们不但以“视通万里”而特有气势,而且以"白云"、"明月"等高洁飘逸的意象令人神往."天空海阔,有此眼界笔力,才许作翌太白楼诗."(沈德潜)"欲觅重来者,潺漫济水流。”末句像是以景结,但有上句,则又似饱含无穷意味.诗人感慨道:要想找出一个能继武太白的人,寻思久之而不能得;惟见楼下济水不停地奔流而已.这是不动声色的一种赞美.正是:李白之前无李白,李白之后无李白,大哉李白!一种高山仰止的虔诚心情,汨汩流出.与“高名百代苗”句遥相映带.读者也为之心悦诚服.题费之作没有别的诀窍.关握在于一颗真正神往的心.对象是诗人,你就必须好其诗而知其人,才能尽得其风神.读此诗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胃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其诗不以锤炼凝重见长,纯任自然地写景抒情,音调悉合于律,而风神萧散.这是李白律诗的本色.王世贞此诗虽然在对仗上较为经心,但就倩韵而言,则与李白同致。使人读此诗即能想见所咏之人,故特别感觉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