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教案[1].docx
引入:有很多同学对木兰诗中有这么句,迷惑不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免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既然雄兔雌兔的特征已明显地区分清晰了,为何卜.文还有“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呢?这说明我们没有理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假如想要读通,应这样理解:雄兔雌兔的脚都扑朔,眼都迷离,正因为这样,所以两兔并排跑时,就分不出雌雉来r。这就是我们在古诗学习,与文言文学习中常见的种修辞手法“互文”。“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连贯的语言里使本应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各出现一个而省去另一个。它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文中对它的说明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详细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相互呼应,相互阐发,相互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卜.文义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来表达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这类句子比较特别,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赚前顾后,不能偏向哪,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的驾驭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般有四种类型(常见的有两种)。单句同句互文。即在同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互文”修辞方式在古代诗歌中常见运用,例如白居易琵皆行的开头:沼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子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前面两句好理解,点明白地点、时间,并为全诗定下r悲凉的基调。问题在于“主子下马客在船”,照字面来讲,“主人卜马”就是白居易送客到江边下r马:“客在船”即被送的客人上了船。那么呈现出的画面当是客人在船上,主子在岸上,而接卜来的“举酒欲饮无管弦”就不好理解1.怎能一个在船上,另一个在岸上相对而饮呢?何况后来的系列行为明显都是在船上发生的。所以,“主子卜马客在船”一句应说明为“主人、客人下了马,上了船“,这样,画面就应当改为主子、客人都是骑了马来,到丹阳江边,大家都下立刻船,在船上举杯对饮,行将分手时,听到水上琵琶声,引出了后来的故事。这种方法,能收到“诗句精炼,意蕴仍在”的表达效果。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织、渗透、补充。例如:(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覆盖着寒水也覆盖着沙:月光覆盖着沙也覆盖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覆盖着寒水,月光覆盖着沙”,那就大错特错八怎么也讲不通意思。(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0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射着汉时关塞”的意思。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译作: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月“汉”、”关”、“月”四字是交织运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射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照旧,关塞照II1.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斗争的残酷和凄惨。对句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杜甫的客至中,“花径不曾绿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也是用的“互文”,假如不是为了依七言诗的格律,可改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客扫;蓬门不曾缘君开,今始为君开工表达出主子对客人到来的热情欢迎之情,用现代口语说,就是“为了欢迎你来,我打扫了院子,开了篱笆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按字面的说明是“将军经验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J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怀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土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相互渗透,相互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鞋,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验马,西市买鞍鞘,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J'很多市集,购齐J'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个集市上只买某样东西。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打算细心。通过对以上例句的简析,不难看出,互文的修辞作用不外乎以下两点。1 .使文意委婉幽深。“互文见义”中的“义”并非自不待言,而是暗含在上下文里,只要将上下文合起来看,便可辞畅意明,悟出其深妙之处,尤其是须要含蓄地表达其意时更适合运用这种手法。2 .使语句经济简练。互文“字去而意留”,是一种特别经济的表达方式,可收到省略用字、简洁精炼、适应诗词格律的效果。总之,为r修辞的须要,把一个意思分置在一句诗的两个结构中,把个意思分置在两个对偶句中,使有关的词语相互辉映、补充,既适应了诗歌、骈文的语言形式,使诗文的语言凝练、含蓄,又造成r一种错综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