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
资源ID:1211724
资源大小:9.9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人教鄂教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在科学素养方面,部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习惯还需进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多样的生物”“生态系统”“地球表面的变化”“健康生活”四个单元。教材内容涵盖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征和分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原因。明白健康生活的要素,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够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和论证。科学态度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和创新。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善于合作与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关注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体会科学技术在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难点探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理解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对地表变化的作用机制。运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实践。五、教学措施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多样的生物第1课生物的栖息地(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生物的栖息地第二课时:探究栖息地为生物提供的条件第2课动物的食物(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动物的食性第二课时:探究动物获取食物的方式第3课保护生物的栖息地(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生物栖息地面临的威胁第二课时:讨论保护生物栖息地的措施(二)第二单元:生态系统第4课池塘里的世界(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池塘生态系统第二课时:分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关系第5课森林里的生物(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第二课时:探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依存关系第6课保护生态系统(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生态系统的破坏第二课时:探讨保护生态系统的方法(三)第三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7课地球的内部(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第二课时: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第8课火山喷发(2课时)第课时:认识火山喷发的现象第二课时: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第9课地震(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地震的危害第二课时:探究地震的成因第10课地表在变化(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地表的变化第二课时:分析地表变化的原因(四)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第11课食物与营养(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二课时:探究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第12课呼吸与健康(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呼吸的过程第二课时:探究呼吸与健康的关系第13课运动与健康(2课时)第课时:认识运动对身体的影响第二课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第14课心理与健康(2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学会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七、教学资源准备教材、教参、科学实验仪器和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图片等。网络资源:科学教育网站、科普文章等。八、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合作能力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测验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实验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九、注意事项注重实验安全,在实验前向学生讲解实验规则和注意事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