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心得.docx
家园共育心得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孩子能够强壮成长,也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需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何家后就另一样r。”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化上存在着不一样,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样,就不能算胜利。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协作教化,家园双方要围困着孩f的发展常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化目标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化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C因此,老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r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每天在接送幼儿时,总会有家长问:“今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以前,我在这方面不太留意,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r半天不但没有翩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会,使自己很被动。意识到了这点,再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很留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边摸索、边试脸、边总结。现在,我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和家长海通,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支持、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在各方面取得。见显的进步。下面是我对家园共育的心得: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幼儿老师的教化对象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在这些“小可爱”身上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在告知家长之前老师要想一想如何向家长表述,可以先把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告知家长,再叙说孩子的不足。假如老师与家长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告状,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爱甚至是厌烦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心情,有的家长也会产生灰心悲观,甚至感到悲观的心理。二、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信任我们,敬重并听取我们的看法,要让家长感到老师在关注自1.1.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化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状况,以请教的看法耐性的听取家长的看法,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达到预期的的。三、微笑服务,热忱有度。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化,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微笑服务,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化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化,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与工作、学习供应便利条件J可见,幼儿园担负着为幼儿服务和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在服务中,微笑是特别重要的:许先微笑服务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其次它可以感染家长和孩子,给你带来友情;它会使人感到暖和,心情愉悦。特殊是在与家长的交往中,真诚的微笑,热忱的接待,会使人感到亲善可亲、可信、电筒单亲近,在主观上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但是微笑和热忱必需有度:不能似笑非笑、不能夸张、做作、诡秘,要不骄不昧、不卑不亢,只要是大方得体、亲切的、自然的,让人感觉暖和就可以了。“见人就微笑以待,讲话则微笑相伴”,适度、真诚的热忱会很快缩短与家长的距离四、主动泡通,加强沟通。沟通的形式涉与口头或书面沟通、具体或简略沟通、正式或非正式沟通,依据幼儿园工作的性质基本匕借助家访、孩子入园与离园的机会与家长沟通C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主要以谈话为主,一般是主动与家长联系,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就沟通的内容而言有以卜几种:1、归纳总结孩子平常的表现,主动告知家长,同时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2、针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情境或事务进行沟通。3、针对孩子的进步或发觉孩子的缺点进行沟通。4、针对生活中某一教化现象如溺爱进行沟通5、针对家长的困惑或H己的困惑进行沟通。无论哪种状况,沟通必需有针对性、指向性、客观性。因家长的性格、爱好、年龄与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同,沟通的方式也就不一样,有的家长会主动与老师沟通而有的家长不善言辞或意识不到就会缺乏与老师的沟通,无论哪种状况,老师都应主动、主动与家长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会使老师和家长之间架起相互了解与理解的桥梁,那么任何的问题与冲突都会迎刃而解的。五、努力学习专业学问、科学指导。幼儿教化是一门特别专业的教化,3-6岁的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都独特的身体、心理发育特点,同时又有共性的规律和特征:如2、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专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抗拒期”,这时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教化者就要极度耐性,不能急于求成;4-5岁的儿童新奇心强,提问多,教化者就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主动引导,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同时2-5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活跃、最主动阶段,有一个质的飞跃,应在此时做好孩子的语言教化;6-7岁是学龄前末期和学龄初期阶段,此时就要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物质打算和心理打算,老师只有必备行肯定的专业理论学问,才能正的确施教化并旦科学指导家长,同时要多阅读幼儿教化的相关书籍才能驾驭幼儿教化发展的新理念、新动态,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