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
-
资源ID:1246920
资源大小:10.96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2024年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
在2024年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象导,同志们:近年来,*区积极抢抓战略机遇叠加期,以绿色、科技、品牌、改革为推动力,促进生态农业、融合产业、和美乡村等创新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黄河流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聚焦农业发展“拉动力”提升,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一是创新实施品牌强农工程,农业现代化转型跑出“加速度”.“槐乡厚礼'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中国首届县域品牌20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省缎龙头企业4家、市级16家,家庭农场60余家,农业园区23个,培育停味斋、乐辛辛等省级知名品牌,盛农时费等新兴品牌正茁壮成长。二是弘扬“稻改”精神,品牌打造实现“新跨度”.联合省农科院、农业院校引进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建立水稻专业合作社,引进吉宏6、中紫4、圣稻RS15(抗性淀粉)等新品种试验示范,培育“济香1号”“济香2号”“济香3号''本土系列新品种.建成6000亩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全程“零化学农药”,吴家堡黄河大米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水稻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人均可经营100亩耕地,大米全程不落地,从地头到黄臬不到24小时。三是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农业规模化经营达到新力度”.枳极破解农户“不愿种地”“无人种地”等难题,加强耕地保护,破解土地搭荒“隐忧”,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址连年稳中有进。开展国企兜底规模化经营,全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率突破80%。建成黄河大米生产全周期社会化服务联合体和农事服务基地,有效解决家庭生产人力不足、技术落后等难题,提升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聚焦农村发展“向心力”提升,强化人居环境美化.一是提升基础设芮,展现“新38值”申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债资金3.16亿元,实施道路提升、弱电入地等五大工程,将往日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变身群众茶余饭后休闲纳凉的“小公园”.高水平打造12个乡村振兴*样板村、4个省级和美乡村、I个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工作成效被中央电视台我的美丽乡村栏目专题报道,形成10条乡村网红道路。推动“七星九美十三乔”示范区连片提升,清洁村庄、环卫体化、污水治理、厕所管护、道路硬化实现“五个全覆差”。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展现“新风藐”提升服务体系,建成18个新型阅读空间、43个幸福院.创新积分兑换、音乐专线等有效举措,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绩名列全市前茅,被评为全国村庄洁洁行动先进县。三期Mt,具文嚼设,展现“新气象”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大力构建“15分钟健身圈”,开展“百村篮球赛”“和美乡村”超级运动会、戏曲进乡村等活动,为乡村发屣汇聚持续性“客潦量”。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强化特色产业融合.一是创新融合模式,给乡村发展增添“新动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独,创建“河创田园”乡村品牌,推动泉韵乡居示范区建设,打造18个乡村产业节点,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林模式”.以“泉城稻花香”田园综合体为核心,汇聚赛石玫瑰园、向日焚园等10个特色农业景观,让乡村四季有景可赏、有地可游、有食可尝。创建2个3A级农业景区、1个省级青少年研学基地、1个省级关心卜一代教育基地.推动采摘、民宿、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创建融合示范区,为乡村发展打造“新高地”.高水平建设西城高科、兴沃富农等23个特色农业园区,发展种植、康养花卉、精品渔业等产业,努力打造集休闲娱乐、研学教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让城市居民游玩在*、消费在*,三是创立融合品牌,让乡村发展焕发“新魅力”.依托30公里*黄河景观带,串联“七星五龙”“沿黄九美”“十三香韵”等特色村落,擦亮''这么美,那么近,周末到*!一路向西,*等你!”旅游品牌。策划乡村特色旅游线路,将方特东方神话、印象*等周边景点游客引流乡村,提升柳梦长廊、银杏大道等网红道路,举办丰收节、黄河去态马拉松、百合文化节等活动,推介宣传发展成效,*正成为“城市边的梦想田园”聚焦共富发展“助推力”提升,强化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加快发展模式变革,为强村富民拓展“新空间”,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优势,加快“三变”改革。鼓励城中村用活保障房资源,建设星级酒店、写字楼等经营性设施。鼓励远郊村盘活耕地、宅基地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全区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集体占比70%,工作经验被G人民日报刊发。二是加快发展主体变革,为强村富民汇聚“新合力”.创新性成立“共富公司”,建成“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利益共同体,让群众参与、分享发展成果。开展“股权量化”改革试点,老电村股权量化办法被全省推广。三是加快保障监管变草,为强村富民展现“新作为”.探索集体股权历押贷款办法,开发“*富民贷”等产品,拓展金融助农渠道。开发“农经综合管理平台”,强化“三资”监管,为村集体经济规范发展保驾护航。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