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肥+种肥同播”技术模式.docx

    • 资源ID:1248346       资源大小:62.9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肥+种肥同播”技术模式.docx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肥+种肥同播技术模式一、技术概述坚持"减量、协同、高效、环保”的技术路线,按照大豆玉米"分带施肥、分次施用""一施两用、前施后用”原则,以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为关键技术,配套优良品种、合理栽培、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集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肥+种肥同播”技术模式,具有产出高、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技术优势,为丘陵粮食产区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模板。二、技术要点(一)春播带状复合种植轮换大豆玉米空间种植布局,种植模式与新型肥料、机械施肥集成,实现轻简化耕作。1.种植模式(1)品种选择春播玉米选用紧凑型、半紧凑型、优质、高产、适宜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成单30、仲玉3号、正红507、正红325等;大豆选用优质、高产、耐荫蔽、直立型品种,如贡秋豆5号、贡选1号、南豆12、南豆25、南夏豆27、南夏豆28等。(2)轮作种植大豆收获期为10月中下旬,在大豆收获后进行全地块深翻整地,整地深度20Cm以上。按照春播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要求安排小春生产种植单元,在上年种植玉米幅内种植小麦,播种幅宽120cm,用于来年种植大豆;在上年种植大豆幅内种植蔬菜等短期作物或空行,幅宽100Cm,用于来年玉米种植,实现耕地轮作养地。2.施肥模式(1)玉米种肥同播按照前季种植制度安排,于3月中旬至下旬,在空行或蔬菜收获后的种植带内,采用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械(2BYFSF-2型2行播种施肥机)进行旋耕整地和玉米播种施肥。要求旋耕深度20cm,全层施肥厚度20cm,施用专用复合肥(25-6-9)或相近配方的缓(控)释肥3540kg/亩;玉米播种2行,行距40cm,株距15cm,播深58cm,每窝播1粒精选种子,出苗密度35004000株/亩。(2)施用玉米攻苞肥玉米播后约50天,玉米大喇叭口期,在两行幼苗中心位置打一直径5cm,深5cm孔穴,在孔穴内施用专用复合肥(25-6-9)3035kg/亩。(3)大豆种肥同播6月中旬,在小麦播幅内采用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械(2BYFSF-3(4)型密植播种施肥机)进行旋耕整地和大豆播种施肥,要求旋耕深度1820cm,施用专用复合肥(15-10-15)1520kg/亩,全层施肥厚度18cm;大豆播种3行,行距30cm,株距81.0cm,播深58cm,每窝播1粒精选种子,密度900071000株/亩。视苗情在大豆苗期、初花期可追施适量尿素。3 .田间管理(1)病虫害防治玉米注意防治纹枯病、玉米螟虫(玉米苗870叶大喇叭口期)、粘虫、春蟆、妍虫、红蜘蛛、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发现后及时防治。大豆生长前期注意防治蟒靖、地老虎、大豆妍虫、红蜘蛛、蟒螺等虫害。同时,在大豆花蕾期、结英初期、盛花期和鼓粒期重点防治豆英螟等。(2)防涝抗旱控草根据气象状况,作好田间开沟排湿,防治涝渍,以及作物生长期田间抗旱,并注意防控田间杂草。(3)防旺长根据作物长势情况,春玉米可用矮丰、玉黄金等化控药剂控制株高;大豆3-5片复叶和初花期可使用烯效嘎喷施茎叶,控制株高,防止旺长。4 .机械收获玉米成熟后采用4YZP-2C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收获脱粒和秸秆粉碎还田,减少对大豆的荫蔽影响。大豆成熟后采用GY4D-2型联合收割机收获脱粒和桔秆还田。(二)夏播带状复合种植带宽加大,玉米抢时抢堵播种、早施追肥,大豆适当延迟播种,减少大豆玉米共生期。1 .种植模式(1)品种选择夏播玉米选用紧凑型、半紧凑型、耐密抗倒,株高适中,适宜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如仲玉3号、华试919、正红325、川单99、同玉609等;大豆耐密、耐荫蔽、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如贡选1号、南豆12、南豆25、南夏豆27等。(2)带状种植在净作小麦或油菜收获后,及时清除农作物秸秆,按照夏播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种植生产单元内分带划线。种植单元总宽度240cm,其中玉米种植带宽100Cm,大豆种植带宽140cmo2 .施肥模式(1)玉米种肥同播按照种植模式,在小麦或油菜收获后,于立夏至5月中旬,抢时抢墙采用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械(2BYFSF-2型2行播种施肥机)在玉米播幅内进行旋耕整地和夏玉米播种施肥。要求旋耕深度20cm,全层施肥厚度20cm,施用专用复合肥(25-6-9)或相近配方的缓(控)释肥3034kg/亩;玉米播种2行,要求行距40cm,中小槐型品种株距33cm,大穗型品种窝距43cm,播深58cm,每窝播2粒精选种子,密度31004000株/亩。(2)施用玉米攻苞肥播后约40天,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在两行幼苗中心位置打一直径5cm,深5cm孔穴,在孔穴内施用专用复合肥(25-6-9)30kgo(3)大豆种肥同播7月中旬进行大豆播种,采用旋耕、播种、施肥一体机械(2BYFSF-3(4)型播种施肥机)在大豆播幅内进行旋耕整地和大豆播种施肥,要求旋耕深度I82cm,施用专用复合肥(15-10-15)1820kg/亩,全层施肥厚度18cm;在大豆播幅内播种大豆3行,行距0.33m,窝距0.33m,每窝播23粒精选种子,以后根据出苗情况补苗。以后视苗情在大豆苗期、初花期可追施适量尿素。3 .田间管理(1)病虫害防治玉米注意防治纹枯病、玉米螟虫、妍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大豆苗期注意防治蜗虫、红蜘蛛、蟋蟀等,后期注意防治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和斜纹夜蛾。(2)防涝抗旱控草根据气象状况,作好玉米生长前期和中期田间抗旱,正槽土及地势平坦地块注意开沟排湿,并注意防控田间杂草。(3)防旺长根据作物长势情况,玉米可用矮丰、玉黄金等化控药剂控制株高。大豆35片复叶和初花期可使用烯效嘎喷施茎叶,控制株高,防止旺长。4 .机械收获玉米成熟后采用4YZP-2C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收获脱粒和桔秆粉碎还田,减少对大豆的荫蔽影响。大豆成熟后采用GY4D-2型联合收割机收获脱粒和秸秆还田。三、适宜区域适用于四川盆地丘陵地区具有灌溉条件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区。四、应用效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采用"专用肥+种肥同播”技术模式,能有效减少大豆玉米化肥用量、追肥次数,比当地习惯施肥可减少化肥纯量34kg亩,减少大豆玉米追肥次数23次。春玉米全生育期施用总氮1875kg/亩以内,低于全省氮肥定额施用19kg亩指导意见要求,施肥总量3()kg亩,与全省玉米目标产量500kg亩以上推荐施肥总量相当;夏玉米全生育期施用总氮16kg亩以内,达到全省氮肥定额施用16kg亩指导意见要求,施肥总量25.6kg亩,低于全省推荐施肥总量3()kg亩要求。大豆施肥量比传统施肥低3-4kg亩。玉米产量与当地净作相当,春玉米产量达到600kg亩以上,增收大豆100120kg/亩,单价5。元kg,增收550660元/亩,夏玉米产量5(X)kg亩以上,增收大豆约1.OOkg/亩,单价5.5元kg,增收550元/亩,具有产出高、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技术优势,适宜在丘陵粮食产区推广。

    注意事项

    本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肥+种肥同播”技术模式.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