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类型.docx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类型1 .适应证不适宜处方中药物的使用与临床诊断、病理、病情、病因不符,可能导致药物无法发挥作用,甚至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处方无感染性疾病诊断,开具抗菌药物。2 .用法、用量不适宜指药品选用溶剂、单次剂量、给药频次、输注浓度与速率、使用疗程、特殊人群用药调整等使用不当情况。具体不适宜情况如下:(1)选用溶剂不正确:溶剂与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例如,某些药物只能用生理盐水配制,溶剂却选择了5%箱萄轴注射液,可能会降低药物稳定性。(2)单次剂量不正确:单次用量过大或不足,超出允许范围。例如,某些药品单次剂量过高可能会超过最大口剂量,从而产生不良反应或导致并发症。(3)给药频次不正确:频次过多或过少,超出允许范围或导致单口用量超出允许范围。(4)输注浓度不正确:溶剂量过多或不足,导致输注浓度过低或过高。(5)输注速率:速度过快。(6)使用疗程不合理:过短或过长,起不到治疗作用或产生毒副作用。(7)特殊人群:需调整用法用量的而未作调整的。(8)老年患者:使用剂量应取使用剂量范围偏小值。(9)妊娠期妇女: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0)儿童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I1.)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肝肾功能检测调节剂量。3 .遴选药品不适宜选用的药品与临床诊断相符,但可能因药物的剂量、剂型、疗程、用法等不合适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某些药品用于需要禁止使用的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儿童或婴幼儿、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异常者、有此类药物或其中某种成分过敏史或严重不良反应者;困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适宜,推荐按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相关手术选择相应抗菌药物预防:预防消化道黏膜损伤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品种选择不适宜: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或患有特殊疾病者等。4 .给药途径不适宜药物的给药途径不符合药品说明书与临床指南要求或不适用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可能导致药物效果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例如:对于需要静脉注射的药物,却选择了口服给药;静脉滴注的开成静脉推注,静脉推注的开成静脉滴注;只可静脉注射的,开成肌内注射;只可缓慢滴注的,开成快速推注等。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两种药物配伍使用时,可出现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变色等现象:药品联用后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引起不良反应;联合使用可影响体内动力学过程的药物,而未调整剂量。6 .重复用药处方中出现了同类药物的重复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重复用药包括以下情况:(1)两种药品的成分相同或为同一类物质:两种药品成分相同,但制剂类型或商品名不同;两种药品成分相似,为同一类物质。(2)两种药品含有的成分相同或为同一类物质:复方制剂中含有的成分,与另一制剂的成分或主要成分相同;复方制剂中含有的成分,与另一制剂的成分或主要成分相似,为同一类物质。7 .其他用药不合理情况其他用药不合理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剂量不适宜、疗程过长或过短、用法不当等。例如:患者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未得到充分考虑,导致药物剂量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