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docx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一、GMP概述1 .GMP的由来GMP是全球医药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60年代初,多次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尤其是“反应停”导致上万例畸胎,震惊世界。1963年,美国国会颁布GMP法令,要求国内制药企业执行。这是世界上首个具有法律效力的GMP。随后,1969年,世卫组织建议成员国采用GMP制度,并规定出口药品必须符合GMP要求,定期监督和颁发证明。1974年,日本政府颁布GMP指导。1975年,世R正式颁布GMP,并在1977年确定为世卫法规。GMP是药品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药品质量,最大程度降低差错、混药和污染风险。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GMP管理制度。实践证明,GMP是行之有效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2 .GMP的分类(1)按照GMP适用范围分三类国际组织制定和推荐的GMP如WHO的GMP,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GMP,东南亚国家联盟的GMP等。各国政府颁布的GMP如美国、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制定和颁布的GMPn制药组织制定的GMP如美国制药工业联合会、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瑞典工业协会等制定的GMP。(2)按照GMP制度性质分两类作为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效应的GMP如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由政府或立法机关颁布的GMP。作为建议性的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应的GMP如我国医药工业公司于1982年制定的GMP,联合国WHO的GMP.,3 .国内外GMP简介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是全球医药实践经验和智慈的结晶,各国制定了相应的GMP标准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下是各国及国际组织的GMP概述:(1)美国的GMP(CGMP):于1963年首次颁布,要求药品制造企业达到规定的目标和要求。美国FDA还发布了10份关于GMP的文件,其中3份为强制性执行的条款,7份为非强制性执行的准则。(2)英国的GMP:英国于1971年、1977年和1983年分别发布了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GMP,通常被称为"橙色指南"。英国GMP的特点包括影响而广泛,约涵盖70个国家,并已被欧盟GMP取代。(3)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GMP:1970年,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签订了"互相承认质量检查的协定"(PIC),通过培训和互相检查,消除了药品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促进了贸易。PIC制定了多份GMP文件以统一标准。(4)日本的GMP:日本于1980年颁布了GMP,要求各制药厂遵守执行。口本GMP的特点包括将内容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并针对本厂制定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和卫生管理文件。(5)世界丑生组织的GMP:目前的WHoGMP是2004年第二卷的第次更新版,介绍了GMP的产生、作用和使用的术语,并规定了制药工业中的质量管理宗旨和基本要求。(6)中国的GMP:中国于1982年开始制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经历了多次修订.2011年发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现行GMP),并陆续发布了多个附录的公告,涵盖了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中药制剂等领域。综上所述,各国和国际组织的GMP标准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规范,通过制定具体要求和指导,提高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4 .GMP与ISO9000的比较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于1987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旨在适应国际贸易和技术合作的需要,将侦量管理引入标准化的领域。该系列标准包括ISo8402质量一一术语、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一一选择和使用指南、ISO9001质量体系一一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一一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一一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一一指南。ISO9000系列标准于2000年进行T更新,发布/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一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一要求和150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一业绩改进指南。中国也采用了这些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12月28日发布,从2001年6月1日起实施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一基础和术语、GBA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一要求和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一业绩改进指南oISO9000系列标准和GMP有.一些相同点。首先,它们的目标都是确保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的要求。其次,它们都通过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来达到质量保证的目的。另外,它们都强调预防为主,实施工序控制,注重管理因素而非结果。最后,它们都是对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并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不断完善。然而,ISO9000系列标准和GMP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首先,性质不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GMP具有法律效力,而ISO9000系列标准是推荐性的技术标准,尽管随着竞争的加I剧,ISO9000也可能发展为强制性标准。其次,适应范围不同。ISO9000适用于各行各业,而GMP仅适用于药品生产企业。目前,全球产品质量认证的情况表明,大多数产品的生产企业实施ISO9000认证,但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国际上仍然采用GMP作为质量认证的标准。实际上,GMP和ISO9000并不对立,它们的指导思想是完全一致的。ISO90系列标准是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通用性指导标准,而GMP是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门标准。实践证明,无论是国家对GMP条款的修订,还是药品生产企业对GMP的实施,都可以参照ISO9000系列标准,推动GMP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二、GMP的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的GMP包括总则、质量管理、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和产品、确认和验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产品发运与召回、F1.检及附则,共计14章313条。其对药品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现概要介绍如下。1 .机构与人员的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建立适应药品生产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员队伍。首先,企业应建立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包括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分为质量保证部门和侦量控制部门。其次,关键人员是实施规范的执行主体,至少应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贡人和质量受权人。这些关键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培训,并负责企业的口常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此外,规范还对人员卫生管理提出了要求,包括对所有人员进行卫生培训、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以及限制未经培训人员和参观人员进入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等。工作服、个人卫生和洁净区的要求也被明确规定。总之,组织机构和合格的人员队伍是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基础,有助于确保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2 .厂房与设施药品生产环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区域:仓储区、质量控制区、辅助区、洁净区。仓储区应设立相应的库、区,根据物料特性及管理类型,其面积和空间与生产规模相适应。质量控制区的实验室设计需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辅助区的设置有利于工艺操作的实施和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常见的辅助区域有:产品和物料的检测设备空间、维修空间、缓冲间、员工休息室等。洁净区的设置对药品生产至关重要,无菌药品生产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四个级别。其中,A级为高风险操作区,B级为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C级和D级为重要程度较低的洁净区。洁净区的着装要求也不同,A/B级洁净区的工作服应为灭菌的连体工作服,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能滞留身体散发的微粒。C级洁净区,工作服应当不脱落纤维或微粒。D级洁净区,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带入洁净区外的污染物。这些严格的要求和规定,都是为了保证药品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级别,从而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3 .设备管理设备是药品生产中至关市要的资源,为了确保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在设计、安装、维护、维修和清洁等方面进行适当管理和操作:(1)设计与安装:药品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并且耐腐蚀。设备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释放有害物质。(2)维护与维修: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需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3)使用和清洁:制定详细的设备清洁操作规程,包括清洁方法、工具和清洁剂等。若需要对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应规定具体的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设备生产结束至清洁之间允许的最长间隔时间也需规定。(4)标识:设备应明确标示状态,包括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如果设备为空,应标明清洁状态。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5)校准: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的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6)制药用水:制药用水至少应符合饮用水标准。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使用的材料应无毒且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港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和盲管。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过程应防止微生物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系统,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的保温循环。4 .物料与产品管理企业在药品生产中应建立规范的物料和产品管理系统,确保物料和产品的正确接收、贮存、发放、使用和发运,以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清和差错。(1)物料管理:建立规范的物料管理系统,使物料流向清晰可追溯。(2)物料标准:使用的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药品印刷所用油器应符合食用标准要求。进口原辅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进口管理规定。(3)物料接收:制定操作规程,确保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按订单要求接收,并确认供应商已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每次接收均应有记录,包括相关物料的名称、企业内部使用的名称或代码、接收日期、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名称及批号、接收总量和包装容器数量、接收后的批号或流水号,以及其他相关说明。(4)产品管理: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明确标识,包括产品名称、企业内部产品代码、产品批号、数量或重量、生产工序(如需要)、产品质量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5)不合格物料和产品管理: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应在每个包装容器上明显标示,并妥善保存于隔离区。不合格物料和产品的处理应经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并有记录。(6)制剂产品的返工:制剂产品一般不得进行重新加工。不合格的制剂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只有在不影响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并经过预定的操作规程和风险评估后,才允许进行返工处理,同时需有相应记录。对于经过返工、重新加工或回收合并后生产的成品,质量管理部门应考虑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检验和稳定性考察。(7)成品退货管理:建立药品退货的操作规程,并有相应记录。只有经过检查、检验和调查,有证据证明退货质量未受影响,并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不符合贮存和运输要求的退货应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卜销毁。5,确认与验证确认与验证是GMP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验证计划,确认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采用经验证的工艺、规程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当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发生变更时,应进行确认或验证,并经监管部门批准。清洁方法应经验证,确保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需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6 .文件管理的要求企业必须编写、审核、批准和管理内容正确的书面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记录等文件。每批药品都应有批记录,包括生产、包装、检验和放行审核等相关记录。质量管理部门负贲管理批记录,并保存至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