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汇报.docx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汇报我院为实行卫生厅关于下发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院护理部在医院党政班子领导下,主动响应,仔细部署,目前,此项活动正在临床各科室全面绽开,现将工作开展状况汇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相识1、接到省卫生厅关于转发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后,马上引起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在金政锡副院长的干脆领导下先后召开了院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及三个院区护理部主任联席会议,学习领悟文件精神及要求,统一思想,提高相识,充分相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医院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是医院重树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应相识到''创优工程”不仅仅是护理方面的工作,也是整个医院的工作,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要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维护广阔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以创优工程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推动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2、召开全院护士长动员大会,解读文件,领悟精神,对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工作进行部署和支配,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落实各项活动内容和工作措施。动员科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深刻领悟活动意义,引导大家主动投身到活动中来,不断规范护理服务行为,真正意义上提高护理服务内涵质量,为广阔人民群众供应优质服务。二、制定方案,明确职责1,医院制定了黑龙江省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总体方案、组织结构及活动支配。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到2010年底,在全院创建1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3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责任小组”和6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2、护理部把“创优工程”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统一部署,将每项内容、每项责任逐一落实。组织学习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下发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要求及考核标准。同时制定了详尽、可操作的科室创优考评细则。3、病房护士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领悟“示范工程''活动精神及要求,仔细学习相关文件,做到人人知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人人领悟活动内涵重点。探讨制定本科室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支配,3,通过仔细填写“黑龙江省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申报表”,上交护理部,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全面深化,实现通过2010年的工作,以点带面,在总结阅历的基础上于2011年进一步推广。二、转变观念,重视基础基础护理是临床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必需驾驭的基本技能。病人住院的全过程须要基础护理服务,在肯定意义上,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因此,抓好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目标。近年来,由于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改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医护人员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实惠心理,从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滑。医院紧紧抓住此次“创优工程”机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分级管理,加强内部学习,保障医疗平安,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把基础护理工作做细、做实,更好地为患者供应平安、有效、便捷、满足的护理服务,做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推出特色服务,使护理工作走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遒。1、将重塑价值观作为体现护士价值观的切入点,首先,做好护士入科教化,使每一位护士上岗前均相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通过高年资的护士的献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四是通过定期举办基础护理学问讲座,使护士相识到基础护理具有丰富的科学的内涵,激发护士科研创新的热忱。2、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培训支配,考核评价标准。通过培训、考试、操作演练,不断提高护士基础护理技能、业务水平和自身素养;建立专科护理技能培育支配和管理制度;有支配选派护士长、资深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病房管理、护理服务规范化。三、组织实施,狠抓落实1、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疾病护理常规,补充修订新编护理管理手册、黑龙江省医院护理常规,护土人手一册。2、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履行基础护理职责,汇编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护士人手一份。3、将临床护理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及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视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纳入院务公开,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4、各病房成立了护理责任小组,设定责任小组组长,制定了护理责任小组职责、护理工作日程,制定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培训支配,增加基础护理服务内涵,从床单位管理抓起,重视展、晚间护理,转变护理工作重治疗轻护理观念,要治疗护理齐抓并管。5、临床护理实行责任制,依据患者需求,供应连续、全程化、无建隙护理,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沟通,履行告之义务,亲密护患关系,促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6、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建立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压疮上报管理制度、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等),并严格执行到位;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应急于页案与处理流程,以有效应对各种临床特别状况和突发性事务;加强毒、剧、麻、高浓度药品及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并责任到人,保证临床用药平安。妥当处理病人的投诉,刚好化解冲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7、结合实际为临床各护理单元配置多功能扫床车。充溢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置,采纳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置方法,并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的护士人力调配。8、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护理文书,结合实际,采纳表格化护理文书。9、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培训支配,通过培训、考试、操作演练,不断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自身素养;建立专科护士培育支配和管理制度;有支配选派护士长、资深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素养和专业技能;10、规范警示标识。规范全院护理治疗室的布局和急救车的标识,使治疗工作有条不紊;严格落实“腕带”运用管理制度:在全院各临床科室统一执行腕带识别标识,对易跌倒、丢失、管道滑脱、坠床等患者要挂上标识,并有效实行防范措施,避开损害的发生;在病区供水处、走廊张贴“当心烫伤”、“当心滑倒”等警示标语,通过细微环节管理保证患者平安。11、探究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通过提倡“亲情式服务”、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开展“温馨护理”、评比“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等活动,大力营造关切病人、爱惜病人、敝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看法,转变工作作风。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各服务窗口实施开放式和零距离服务,缩短与病人之间的距离。首问(首诊)负责制落实到位,耐性答复患者的一切问题,指导就医,解除患者疑虑:耐性解答、处理每一位患者的询问和诊疗,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供应无缝隙医疗服务,对入院病人推行“六有”服务:即手续有人办、住院有人管、检查有人陪、心理有人慰、出院有人送、回家有人访;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实行特性化的服务规范,提倡“三多三刚好”服务:即“多一些微笑、多一句说明、多一份关切、刚好巡察、刚好沟通、刚好帮助”。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质量,推动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12、为了主动落实在全国开展的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多次选派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到省级医院学习、培训,另组织M名护士长参与专题讲座培训班会议。神经外科及老年呼吸内科领先成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全体护理人员快速行动起来,仔细学习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向病人公示了分级护理标准、治疔用药,服务流程,建立温馨“提示卡”。在病区张贴“当心滑倒、当心开水烫伤、当心坠床、顺手关灯、节约用水,禁止吸烟、配药中请勿打搅、紧急呼叫、平安清爽无烟环境由我们携手缔造”等温馨提示语,大大增加了患者自身的平安意识,削减了因院方提示告知欠缺而引发的不良事务。五、加强协作,规范服务1、削减非护理时间,尽快将护士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她们集中精力为临床病人服务,力争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2、各职能部门应主动支持、协作此项活动的开展,供应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逐步配备和完善病房服务设施,维持良好的就医环境,满足患者住院的基本生活条件。3、医院将依据实际需求,不断充溢和优化临床一线护理队伍,努力提高临床护士福利待遇,调动各方面力气为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便利条件,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顺当开展。六、加强监督,总结阅历医院“创优工程领导小组”,对各病房创优工作进行监督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对能发挥示范作用、患者和社会反映较好的科室和个人刚好进行表彰;对不能供应较好的护理服务、患者和社会反映较差的科室及个人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做好年度总结工作,在全院范围内到2010年底,评比出1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30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责任小组”和6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以上是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进展状况,“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有待于进一步做深做细,信任通过“创优工程'活动的全面落实,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实现“患者满足、社会满足、政府满足”。护理部2010-11-5